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来源/作者:互联网| 发布:智能装备网|发布时间:2022-01-18|阅读:192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是当下最热门的行业,而且在未来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久远的未来,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力会变得越来越大。

人工智能,英文简称为“AI”。顾名思义,它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一种智能。虽然它并不是人的智能,但是它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过程等进行高度仿真模拟,从而使自身能够像真人一样进行思考。从现实情况来看,人工智能有可能超过人的智能。例如:2016年,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以4:1的总比分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

很多人误以为人工智能就起始于2016年,其实并不是,实际上它已经拥有60多年的历史。1956年,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申农等为首的一批年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问题,并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式诞生了。

其实,在AlphaGo之前,1997年,美国IBM公司开发出的“深蓝”超级国际象棋电脑曾以3平2胜1负的比分,战胜当时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这是人工智能第一次真正战胜人类,一度让“深蓝”名声大噪。

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纳米科技,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三大尖端技术。人工智能涉及的学科非常多,包括哲学、数学、认知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控制论、不定性论等。具体涉及的领域有实际应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神经网络等。

人工智能靠什么学习?靠的是算法,即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其实,不只人工智能,每一个程序和软件的灵魂都是算法。目前,基础算法已经有几十种,常用的有快速排序算法、堆排序算法、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算法、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Dijkstra算法、动态规划算法、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等。

除了算法以外,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超级计算机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学习”。

在实际应用中 ,人工智能能够基于优秀的算法、大数据和计算能力,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获得“智慧”。当前,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多尖端技术,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推理技术、对抗性神经网络技术、神经形态技术、元学习等。此外,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布局人工智能,并持续不断地投入大量资金研发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技术。

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世界主要国家都已经把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发布的信息,截止2020年10月,中国的AI专利申请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共拥有69.4万个。其中与云计算相关的专利占比18.38%;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专利占比17.72%;与深度学习相关的专利占比14.52%。其他占比比较多的领域还有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交通大数据、智能推荐、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知识图谱技术等。

在企业层面,全球各大企业都在通过“软件+硬件+应用+芯片”的形式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虽然中国在AI专利申请总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具体到企业时,则是美国的谷歌、IBM、脸书、亚马逊、微软、苹果等巨头公司处于十分领先的地位。截止2019年1月份,微软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已经达到18363项,居世界第一位。

微软公司的人工智能布局包括图像识别、机器人、智能语音助理、视觉(AI太阳镜)、机器学习平台(智慧校园)、大数据挖掘、芯片、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开源等;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布局包括AI搜索工具、智能家政、智能家居、芯片、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视觉、技术开源、语音等。

在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和高等院校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力量。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企业都在积极研发AI技术。截止2020年10月,百度公司以9364件专利申请和2682件专利授权居第一位。百度的人工智能布局包括AI搜索、AR、机器人、智能出行(无人汽车)、智慧生活、智慧医疗、芯片、机器视觉、数据挖掘等。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截止2020年10月,全球共有人工智能企业将近5600家,其中中国有1450家。另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1565亿美元,增长率为12%。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3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其中核心市场规模约420亿人民币。

预计到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人民币。此外,中国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还指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可见,未来十年,人工智能仍将保持高速发展。

未来人工智能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可想而知,未来AI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全方位的变化,它会渗透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就像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一样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智能家居将逐渐进入普通人家庭;无人驾驶车辆将会越来越多;智慧学习将会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智慧医疗将会改变人们的看病方式。

利用AI技术,虚拟世界将进一步与真实世界融合,使得人们身处虚拟世界时的感觉能够更加接近于真实世界,从而实现“场景穿越”“时空穿越”等一系列神乎其神的事情。现在,人类已经掌握了“人机交互”技术,例如我们平时用的智能手机上的各种页面设计、功能设计等都是人机交互的具体体现。

在遥远的未来,通过AI技术,人类还有可能实现“脑机交互”,即利用类似USB数据线的智能产品,将大脑与外部连接起来,并实现相互传输信息。脑机交互技术一旦实现,人类的人生将被重新定义,更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将一一成为现实。

人工智能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机会?一是工作机会,上文中提到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需要大量人才;二是创业机会,对人工智能行业进行细分,会发现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领域,也存在很大的创业机会。比如说,在视觉方面,如今各种智能眼镜层出不穷;在听觉方面,也出现了各种用于翻译的软件。

关于AI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9-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国内AI人才缺口约30万。该报告还指出当前AI产业人才供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同类型的岗位供需不平衡,算法研究岗、应用开发岗和实用技能岗等岗位的人才需求最为旺盛;

第二,不同的技术方向供需不平衡,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在现阶段的人才需求最为突出;

第三,不同区域人才供需不平衡,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川渝地区,既是当前AI产业的主要发展高地,同时也是AI产业人才资源的主要聚集地。

国内很多大学现在都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趁现在AI人才短缺,努力成为相关人才是个不错的选择,优秀人才的年薪一般在30万~100万。当人才供大于求时,再想入行,面临的竞争会更大,过程也会更艰难。

人工智能时代人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想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于企业来说,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商场上将进行大洗牌。所以,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应该有“人工智能+”意识,积极主动进行商业模式升级、产品升级、营销升级,否则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前车之鉴,仍然历历在目。当年网店兴起的时候,绝大多数做实体店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它的威力与价值,以至于最后被网店冲击得“支离破碎”。事实证明,当一种有改变时代潜力的新兴事物出现时,如果你能第一时间意识到它的价值,并充分利用它,那么它对你来说就是巨大的机会。相反,如果你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更没有去利用它,那么它对你来说就是巨大的威胁。

人工智能会不会抢走普通人的饭碗?短期内,人工智能确实会抢走一些人的饭碗,但是从长期来看,发展人工智能的利远大于弊。当然,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制定越来越多的政策,以使人民群众从中受益,例如对利润很高的大型AI企业加税、给失业者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缩短每天的工作时长、提高薪资待遇等。总之,只要政府的政策能够跟得上,即使人工智能抢走一些工作岗位,也没关系。毕竟“蛋糕”做得更快、更大了,只需合理分配,就能让大家都吃得更饱、更好。

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越人类甚至控制人类?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在一些方面超越人类了,至于会不会全面超越人类,只能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但不管怎样,人类在创造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伦理学,尤其要重点考虑可能会威胁人类生存的潜在风险点,然后严格管控。最起码的,人类不应该制造智能杀人机器人,否则无异于打开一个潘多拉魔盒,让人类自食恶果。

哲学认为,你能想到的都是可能的。人工智能给人类的未来赋予了无限可能。中国人都非常熟悉武侠神功“降龙十八掌”。在未来,通过对AI技术和其他科技的综合利用,如果人类想在现实中实现“降龙十八掌”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甚至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初步实现“腾云驾雾”。

所以,不要低估人工智能,更不要低估人的智能,尤其不应该低估自己的智能。每个人天生就具有深度学习的能力,这是以智取胜的基础。

标签: 人工智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站务与合作:info@deppre.com

广告与积分:2528074116@qq.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德普瑞工控工程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