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邮报日前报道,以色列公司Binah开发了一款名为“Binah Teams”的应用,员工只需要打开应用程序,并将相机对准脸部45秒,就可在10-60秒的时间内检测出心率、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企业可以据此判断员工真实的身体状况。
Binah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大卫·马曼(David Maman)向以色列时报透露,这款应用主要采用的是Apple Watch等设备同样使用的rPPG成像技术。“基本上我们是在追踪皮肤表面细微的颜色变化,而这些颜色变化反映了人体血液流动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摄像头会检测面部暴露的皮肤,在最长45秒钟内,以每秒30-120帧的速度录制视频,这款人工智能应用根据录制的人脸数据来分析皮肤反射的红、绿、蓝光(RGB)之间的差异,并最终得出心率、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等信息。
人工智能应用检测画面。图片来源:Binah
“这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变化,我们的眼睛甚至无法追踪它,但是从面部提取的RGB信号对这些微小的变化很敏感。”
马曼介绍,这款应用并不需要高分辨率的相机,但需要安装设备本身有大量处理数据能力。除了分析图像颜色变化外,这个应用还需要进行相机校准、人脸检测、人脸跟踪、皮肤区域选择、运动补偿和光照正常化等技术配合。因此,iPhone8以下的设备都不能支持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人工智能应用并不会受肤色、面部结构、眼镜、头发或胡须等障碍物的影响,只要找到面部暴露的皮肤,都可以进行检测。唯一受限使用的因素是光源,在太暗的环境下相机无法捕捉色调的变化,但这可以通过手机自带的手电筒补光解决。
应用推出后,再度引发人们对个人隐私保护和人工智能监测员工的担忧。该公司强调,这款产品适用于疫情流行造成无法在办公室进行身体检查而永久远程工作的员工,其应用程序“不会保存用于测量的图像或输入的视频流”,以缓解隐私问题。
网络安全专家杰克·摩尔(Jake Moore)接受每日邮报采访表示,它可以被用作“人力资源的另一个工具”,但考虑到有关员工否生病的数据会反馈给老板,员工可能会拒绝使用它。
“已经有软件可用于监控员工的工作和屏幕时间,但雇主的健康监控是下一级入侵,可能会出现许多误报。”摩尔说,“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组合,但我不确定它们是否足够聪明来承担全科医生的角色。”
目前,Binah已经向南非、欧洲和日本的部分企业开展相关业务。这款应用程序不会向个人开放,也不能用于进行医疗决策,只是可以帮助检测健康状况。下一步Binah将寻求更多地区的医疗批准,并增加新的生命体征的测验,例如体温和血液酒精含量。
在国内,类似的人工智能监测设备同样已经出现。今年年初,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的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称,怀疑自己被老板用高科技设备监控。这个设备是一个可以记录心跳、呼吸、坐姿等数据的智能坐垫,如果坐垫感应到使用者坐姿不正确或者疲劳度过高,还会提醒使用者活动。
但是,该爆料员工发现,人事部门对自己什么时候离开了工位了如指掌。本以为是体恤员工的福利,却成了管理层“监视”员工的工具。“什么时候在工位上,什么时候跑开了,什么时候情绪激动了,老板那边所有的数据一手掌控”。
尽管该企业表示智能坐垫的主要功能是检测使用者的健康状况,所采集数据都会严格保密,但是这类高科技产品无时无刻的监控让不少职场人产生共鸣和感到恐慌。
在人工智能如此广泛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现在,人工智能合理使用的边界却仍然模糊,未来员工如何和人工智能和谐共处,或许还要打上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