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网重庆4月11日电 近日,重庆智能装备产业传来诸多利好消息,在政策支持、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等多方面成果显著,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朝着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的目标大步迈进。
政策引领,产业布局明晰
重庆将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列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3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并制定了《重庆市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该计划以建设成渝地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目标,以推动装备制造智能化数字化为主线,提出打造“356”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即突出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山地农机装备、先进动力装备3大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无人机及通航装备、智能电梯等5大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构建涵盖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农机装备等6大板块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到2027年,重庆力争全市基本形成创新动力足、整机性能优、配套体系全、产业韧性佳、市场竞争力强的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现代产业体系,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成为制造强市建设的重要支撑。规模以上企业研发强度提升至3.5%,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卡脖子”技术;全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突破300个,一批标志性大型成套设备“国之重器”成功下线;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进入数字化普及阶段,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7%,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
产业集聚,区域协同发展
重庆各区县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沙坪坝区作为全市首批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成效初显。今年一季度,沙坪坝区成功举办2025年一季度智慧医疗装备集中签约活动,签约项目共计13个,总协议额13.5亿元,涵盖影像设备、体外诊断、医疗材料等多个领域,预计未来达产后新增产值23.5亿元,并将规划新增约70个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江津区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目前装备制造规上总产值403亿元,装备制造规上企业119家,装备制造世界500强企业5家,打造了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工业互联网三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该区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重庆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24个,数字化车间19个,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九龙坡区智能装备创新能力突出,全区现有102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企业技术中心1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40余个。2022年,具有研发活动的装备企业超70%、研发投入强度达2.6%。目前九龙坡正集聚发展“248X”高能级现代制造业集群,推动智能装备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重庆企业在智能装备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西南铝在国产大飞机C919研制中,提供超过50%的铝材配套,保障了国家关键项目铝材供给。中船海装带动产业链上8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年产值500亿元风电产业集群,其牵头研发的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机组浮体平台“扶摇号”,填补了我国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研制空白。
重庆水轮机厂紧握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在水力模型设计、电机瞬态分析等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掌握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带动一揽子新产品研发,实现逐年扩充市场份额及利润。其研发生产的水轮发电机组和大中型泵组,陆续应用在国内外3000多座电站和泵站。
平台搭建,助力产业发展
为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重庆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在产业基金方面,沙坪坝区筹备10亿元规模产业基金,借力投贷联动,助力解决企业资金需求。在政策支持方面,制定《重庆市沙坪坝区关于促进智慧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办法》,支持企业降本增效。在创新平台方面,重庆加强校地合作,推进临床医学“横变纵”科研课题发布,助力校地协同创新,推动研发成果转化;达成与市药监局战略合作,落地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沙坪坝生物医药行政许可咨询服务站,服务企业报证审批;积极组织在区企业创新产品路演,推进市场拓展。
未来展望,前景广阔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和产业发展的不断推进,重庆智能装备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未来,重庆将继续加大在智能装备产业领域的投入与支持,积极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加速构建更加完善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通过实施“八大工程”,即重大装备攻关、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强链稳链、产业集群建设、应用场景驱动、质量品牌提升、区域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智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智能装备产业正以蓬勃的姿态崛起,为重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制造强市注入强大动力,也为我国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贡献重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