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灯工厂”探寻“智造”之光」从“解放双手”到“提升大脑”

来源/作者:工人日报| 发布:智能装备网|发布时间:2023-11-21|阅读:219

上海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是上海首个实现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工厂,这里送出的一台台机器人,正全力助推中国制造迈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在实现更高水平国产替代的同时,企业也开始与国际一线品牌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展开正面竞争。

走进位于上海嘉定区的新时达机器人工厂,起初并不会留意其与普通工厂的差别——足足两万平方米的超级厂房内,一排排机器人在各自的区域内干净利索地忙着各自的“工作”,一块块MES面板上实时反映着生产运行数据。机械臂扭动的声音在厂房内此起彼伏,让人仿佛置身于科幻电影。

看到数百台机器人同时工作的震撼场景之后,不少参观者方才回过神来:“这么大的车间里,好像没见到过工人啊!”

这家工厂的“神奇”之处正在于此。上海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是上海首个实现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工厂,也是上海首批1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从“解放双手”到“提升大脑”,这里送出的一台台机器人,正全力助推中国制造迈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人迹罕见”的超级工厂

“这些工业机器人正在进行出厂前的最后测试,每台都要经过72小时不间断的监测,之后它们将被运往全国各地的制造业企业。”上海新时达机器人事业部产品管理和开发部总监范曾指着正在运转的机器人,介绍起了它们各自的应用,“焊接、折弯、涂胶、搬运码垛、激光刻字等多种工艺,都可以放心交给它们,实现极高精度的操作”。

超级工厂使用了机器人、AGV、立体仓库、分拣系统等自动化系统,用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参与机器人制造。工厂内零件装配、物料运输、精密焊接、样品检测等工序都由机器人独立完成。

“整个工厂只有9名工人负责看线和实施部分需要人工干预的操作,大大解放了员工的双手。”范曾告诉记者,该工厂年产能达到两万台工业机器人,累计出货量共计4万台。面对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等行业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新时达开发出多种多样的行业专用机器人。

记者在企业生产车间看到,应用于各种生产场景的机器人,有的“身形魁梧”,可以轻松举起半边车身,有的又颇为小巧,一张工作台就能摆下。在测试中,机器人一丝不苟地重复着分选、涂胶、撕膜、搬运、检测等工序,流水线上的产品整齐划一。

范曾举例说:“企业将机器人技术与锂电池生产技术相结合 , 大幅度提高了锂电池极片制作、电芯合成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带动锂电池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

人少了,生产效率会不会受到影响?

范曾表示,在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加持下,工厂的交付能力和产品良率显著提升。在工艺设计方面,减少生产准备工时30分钟/次,不同结构机型可实现共线生产,生产效率提高20%;在生产作业方面,操作员由6人减少至2人,生产效率提升50%,产品直通率提高20%。

技术自主,助推数字工厂建设

“工业机器人可没你想地那么‘聪明’,其精准、高效又稳定的性能背后是强大的技术支撑。”新时达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周广兴说。

记者了解到,新时达以电梯控制业务起家,拥有深厚的运动控制技术沉淀。而运动控制技术正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脑”——控制器的核心技术。多年来来,新时达一直坚持自主研发机器人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和软件系统,目前技术自主化率超过整机价值的90%。

2021年,新时达在机器人性能提升的关键环节——动力学高阶算法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机器人在运行速度(节拍)方面提升了30%,运行稳定性、定位精度、噪音抑制等关键指标亦得到显著提升,达到了与国际一线品牌并跑的实力。

除了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之外,新时达陆续收购了多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完善自身的机器人控制系统、伺服系统、软件系统等关键技术实力。目前,新时达已形成了负载范围1kg~600kg的9个系列、80多款工业机器人产品布阵。

“促进工业机器人在工厂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中扩大应用,仅仅发力机器人本身是片面的。”周广兴说,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直存在的痛点就是各个环节难以打通。只有对生产过程进行集成化管理,实现信息集成与共享,才能达到车间生产过程全局优化的目标,为此,企业自主研发推出了E-MES(车间协同制造管理)系统。

作为车间“大脑”,E-MES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各类故障或其他不良情况的发生,还可实现诸多系统间的高度协同和数据的实时同步,减轻员工的工作强度。除此之外,E-MES系统不仅仅能够实现车间生产的信息化可读,还能在AI视觉检测下进行质量检测、实时反馈,让整个车间自动化运行更智慧,有效破解了自动化生产“弱智化”“机械化”等难题。

国产机器人正“硬核”崛起

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迅猛,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超过20%。从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来讲,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突破150万台,预计未来3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机器人国产替代的时机已到,包括新时达在内的不少中国机器人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能够站在国际舞台上一争高下。”上海新时达总裁梁锐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下,2022年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占比达到44.47%。

如今,新时达已实现了核心零部件、本体、解决方案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引领国产机器人“硬核”力量崛起,在实现更高水平国产替代的同时,与国际一线品牌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展开正面竞争。

作为链主企业,2022年,新时达联合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12家企业,共同打造所有零部件均由长三角区域供应的“全长三角造”机器人,经第三方测试机构和市场应用验证,整体性能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2年,新时达“全长三角造机器人”销售台量超过700台,进入汽车整机产线,取得了国产品牌进入汽车主机厂产线“零的突破”。

“相较于进口机器人,国产机器人品牌更善于深耕细分市场,把握细分市场的机会。”梁锐认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国产机器人企业应该以高品质的产品、全面深入的工艺和及时周到的服务,打造中国机器人品牌的差异化优势,赢得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


标签: 智能工厂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站务与合作:info@deppre.com

广告与积分:2528074116@qq.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德普瑞工控工程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