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人手系鞋带、潜入深海做实验,新一代共融机器人真厉害

来源/作者:智能网| 发布:智能装备网|发布时间:2021-12-14|阅读:272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丁汉。

  未来机器人不仅能上天能入海,影响我们的生产方式,更能让假肢趋近于人手,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在12月8日下午举行的2021智能制造科技进展交流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丁汉做题为“共融机器人的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展望共融机器人在医疗康复、高端制造、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丁汉分享的一段视频中,记者看到,两只假手通过相互协作,完成了较为复杂的系鞋带任务。

  “我们提出了假肢神经信号直接控制新原理。”丁汉说,通过认知研究、仿生设计和神经控制,建立了神经通道与价值驱动器之间一对一的连接,无需学习,即可复原人手的自然运动,实现了人--假肢的运动交互。该技术实现了“双假肢”协同交互操作的突破,运动方式和控制方式更接近于人手,能随心所欲地复现人手原本的自然运动。

  这两只假手就是一个共融机器人。

  “国内很多厂家做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但对整个制造业的格局还没有带来一个颠覆性的变化。”丁汉指出,现代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虽然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但目前来讲,还都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结构化工作,其功能和实用性距离人类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渗透,新一代机器人就是能够与作业环境、人和其他机器人之间自然交互,自主适应复杂动态环境和协同作业任务的共融机器人,这对结构、感知和控制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影响着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共融机器人技术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技术高地。

  丁汉带领研发团队展开“人—机—环境”共融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并在智能制造、医疗康复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实现变革性应用验证。

  航空航天、国防等战略领域大型复杂构件具有尺寸超大、型面复杂、弱刚性等特点,传统人工作业存在一致性差、效率低下环境恶劣等短板,大型专用机床则有造价昂贵、加工灵活性差、安装调试复杂等缺点,其高品质制造是亟待解决的国际难题。机器人操作灵活、工作空间大、并行协调作业能力强、可重构性好,为大型构件加工提供“变革性”手段。

  “我们提出了大型复杂构件机器人原位制造新方法。”丁汉说,通过单(多)机、多工序协同原位加工,实现了“铁打”的工件、流水的“机床”。目前,研制的新型移动式加工机器人实现了“随时随地”五轴加工,并在北京卫星制造厂推广应用,解决了航空航天复杂结构自主可控、高精加工难题。

  面对机器人群体如何协同完成复杂任务的国际难题,丁汉团队提出了群体机器智能模型与操作系统新架构。

  其中,软体智能机器鱼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在马里亚纳海沟10900米无耐压外壳机器人深海驱控。2020年8月,与“海马号”作业机器人在南海3224米进行配合,“海马”布放“软鱼”,“软鱼”绕游“海马”,首次演示了软—硬机器人跨系统协作试验。

  丁汉表示,共融机器人在未来将融入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成为工人的合作助手、老人的生活帮手。

  来源:紫金山新闻

(采编:www.znzbw.cn)
标签: 共融机器人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资讯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站务与合作:info@deppre.com

广告与积分:2528074116@qq.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德普瑞工控工程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