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为期四天的第25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在重庆国博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展会集中展示了装备制造领域的众多新技术、新设备与新工艺,吸引了大量专业观众前来参观交流。作为重庆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此次立嘉装备展更是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智能装备竞相亮相,展示行业最新趋势
展会现场,各类智能装备与新工艺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工业IT、智能控制、机器视觉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强劲势头。在智能制造装备展区,一家来自广东的装备企业展示了其智能化熔铝炉,该装备通过融入AI动态温控、模块化快速换装设计等新工艺,大幅提高了节能效率,并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
与此同时,多家重庆本土企业也在此次展会上大放异彩。重庆机床集团展出的多台全新研发的自动化机床,以其高精尖的工艺和智能化的特点,成为了展会的亮点之一。这些机床能够将产品切削精度精准到微米级别,充分展示了国内机床行业的最尖端工艺水平。
实施“八项工程”,构建装备产业新矩阵
近年来,重庆装备制造业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智能制造水平也迅速提升。市经济信息委装备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183个智能工厂和1096个数字化车间,其中装备制造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一成就得益于重庆将数字化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使得装备制造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的特点愈发明显。
为了进一步推动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重庆正在实施“八项工程”,包括重大装备攻关、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基础再造等。这些工程的实施将有助于构建装备制造产业的新矩阵,提升重庆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发力高端制造,培育产业发展新格局
尽管重庆装备制造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当前仍面临着核心产业技术和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协同布局不完善等短板。为此,市经济信息委表示,重庆将通过建立“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产业生态,推动传统产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其中,“产业大脑”将实现政府端、企业端、行业端的互通,释放工业大数据的价值潜力,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重庆还将按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三级梯次发展路径,建设一批“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力高端制造,持续提升“重庆造”产品的智能制造水平。按照规划,到2027年,重庆力争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规模突破5000亿元,其中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此次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装备制造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宝贵平台,更为重庆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随着“八项工程”的深入实施和“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产业生态的逐步构建,重庆装备制造业有望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