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纺织厂生产车间,我们的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出的画面会是什么?轰鸣的机器、飞转的线轴,纺织工人在一排排机器间来回穿梭换锭接线……然而,走进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诺大的生产车间里,只有寥寥几人,清花机、梳棉机、并条机等机器正在工作,工人骑着小型电动三轮车,不时停下来检查机器的运行情况。
公司设备主管刘玉刚向记者介绍,这是智能制造技术在纺线工序的应用,全部采用当今最先进的智能生产设备,可实现生产全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在线监测信息化,设备联动性强,各道生产程序之间衔接紧凑,生产过程保持高度连续性,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行业标准是万锭用工需要50人,但我们的万锭用工在15人以下,以后还有减少的空间,并且减少了人工接触纱线的机会,产品质量进一步稳定和提高。”刘玉刚说。
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专业从事设计研发、生产以及销售新型差异化纱线为主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再生纤维素纱线系列、超细旦腈纶混纺纱线系列、差别化色纺系列、功能性新型纱线系列、循环再生系列纱等等,涵盖高档服装服饰、家用纺织、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
据悉,公司承担了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建立了山东省首批院士工作站,建成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德州市高性能纤维差异化纱线工程实验室等。研发鉴定科技成果近40余项,22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拥有国家专利47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
但在刚投产时,公司采用的还是传统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传统生产方式,依靠的是工人的经验和技术,效率低、利润少、污染高,品质也无法得到保证。”刘玉刚告诉记者,公司2022年搬到新厂区后,机器更新换代,现代化智能生产,正在全力迈向“熄灯生产,织造不断头”的生产状态,如今,已经实现“半无灯工厂”。
记者看到,从最初的纤维到最后的成品,需要六道工序,其中粗纱工序全部采用粗细联合智能系统,粗细联轨道输送为自动模式,细纱机和络筒机连接,经细纱机自动落纱装置落下的管纱自动运输到络筒机进行络纱,并将空管自动运回到细纱机,实现连续化生产,筒纱输送包装工序选用智能包装物流系统,整个流程无任何人工直接参与模式,是真正的无人智能包装输送系统。“清花梳棉联、粗细络包联,流水线作业,效率大大提高。”刘玉刚说。
另外,材料运输管道吊在天花板上,既能节约空间,又能提高效率,记者抬头就能看到,原材料、成品正有条不紊地来回穿梭,特别是,清花梳棉联生产线可以实现从一楼到二楼的自动输送,解决了跨楼层输送的难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才能与时代同行。如今,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纺织业融合创新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纺织行业需要积极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手段,创新变革,实现纺织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以及产品质量、资源能耗的改善,推动我国纺织行业向高端方向发展。“未来,我们会继续挖掘设备潜能,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设备效率,最终实现无灯工厂。”刘玉刚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梦晴 李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