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向“新”力:数字浪潮向前,广东智造崛起

来源/作者:南方日报| 发布:智能装备网|发布时间:2022-09-19|阅读:156

佛山小家电企业生产车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屏幕上显示着实时数据。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 摄

■广东向“新”力

“每年做预算大家都会问我,数字化的投入产出比是多少?这把我难倒了。”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IO张小懿谈起这些年公司转型的不易。

广东佛山,距离美的总部大厦10公里,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的美的微波炉顺德工厂磁控管分厂,数排生产线上的机械臂自动作业。亲历数字化改造的部装车间主管纪幻彪说,“如今,工厂的自动化率达92%。以前一条产线需要20个人,现在只需要3个人”。

十年时间,数字化变革不仅让美的跻身世界500强、培育出4家世界“灯塔工厂”,更深刻改变着广东这个制造大省的制造逻辑——从生产设备自动化到管理流程数字化,再到供应链的智能化,龙头企业“大象起舞”率先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紧跟大潮“上云上平台”,政府与市场合力助推广东智造蝶变。从小浪花到大浪潮,数字制造十年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向“新”力。

“大象”起舞

从“信息孤岛”到全面数智化

“美的现在是一个完全数字化的公司。”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说。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一般以盈利为目的,会尽可能压缩成本、提高收益。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却需要克制“欲望”——前期投入巨大,收益无法预估和量化。

但是,数字化转型的量化,在全球榜单中有直观体现:不久前,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名单公布,美的集团居第245位,对比2016年首次上榜上升229位。今年上半年,集团营收超1800亿元。

“这不是简单的水电成本下降或人员效率提升,而是业务所有环节都需要彻底改变。”张小懿这样形容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影响。

时间拨回到十年前,这可能是当时所有美的人不敢想象的成绩。2012年,电商异军突起,传统家电企业的产销模式无法跟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不少“巨头”开启了“砸钱”数字化探索之路。

当时,美的业务系统不统一、数据不连接、“信息孤岛”问题严重……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难度堪比“敲骨取髓”。

许多美的老员工仍然记得当年无数个加班的夜晚都献给了内部代号为“632”的项目——6个运营系统、3个管理平台、2个技术平台,所有事业部都要采用同样的系统和平台。作为美的打响数字化改造的“第一枪”,该项目历时3年把集团内部所有数据全部打通,为数字化改造奠定基础。

“以前光是物料就有七八十种,现在仅需三种不同规格的箱子就能涵盖所有。”纪幻彪见证数字化给生产一线带来的真切改变。

“一口气突破了、顶住了,可能就是一片新天地。”方洪波说。截至目前,美的集团数字化投入已超过120亿元,与2011年数字化转型前对比,企业营收提升156%、净利润提升333%。

这也给了美的集团对外输出经验的底气。2016年,广东美云智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云智数”)成立,截至目前已为超过40个细分行业的超21万家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不仅是美的,越来越多广东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勇立潮头,带动更多的“浪花”卷起大潮。

位于深圳光明区的智能生产线上,模型训练工程师梁林萍正在将数据“喂”给算法模型。这个智能算法模型,源自格创东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创东智”)为TCL华星光电打造的人工智能缺陷检测系统。“80%以上工作实现了系统判断,AI识别速度提升10倍。”她说。

今年5月,格创东智和美云智数双双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格创东智还成为了唯一源自半导体制造的国家级“双跨”平台。

格创东智CEO何军介绍,成立4年来,格创东智对内赋能TCL多个产业,由数字技术的应用为TCL华星光电所产生的有形效益就达2.3亿元。

“背靠TCL、美的强大的制造基础,旗下的数字化服务咨询公司有长期的实践经验。”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认为,未来广东制造业军团中可能会诞生国际一流服务咨询公司。

从“信息孤岛”到全面数智化,龙头企业相继在十年完成内部数字革新后,对外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带动广东制造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集群“上云”

从单打独斗到“拧成一股绳”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龙头企业领跑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被誉为“中国皮具之都”,半径5公里内汇聚了8800家各类皮具箱包厂商,年产值达300亿元,每年向全球客户提供总数超7亿只箱包。

“企业多而不强,至今无一家企业营业额超过5亿元。”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委书记谢英俊说。箱包皮具生产过程所需原辅料种类超过120万种、工序有100多道,而一款新箱包流行周期多数不超过3个月。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已无法应对大规模、多批次、小批量的复杂要求。

一些企业的触角更早地感知到这层无形的天花板,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做出了探索。

2014年,一场别开生面的比拼在隆卓皮具的厂房里展开。对决的双方分别是从事皮具箱包生产几十年的老师傅与数字化机器。

“老板,我要和机器比试一下!”当时,隆卓皮具刚刚进行数字化转型探索,当时遭到了不少老员工的强烈反对。为解除老师傅们的疑虑,公司负责人黄海锋组织了这场特殊的比赛。结果出炉,机器大获全胜——10名老师傅同时工作的产量远低于单台机器。

SaaS(网络提供软件服务)公司盖特软件从2014年起,便开始为狮岭镇皮具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在负责人蔡征兵看来,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场马拉松,“企业哪怕先尝试一个小的应用,吃到了数字化的甜头,他就愿意一步步地转型下去”。

利尚皮具负责人汪菁便是“吃到甜头”的人之一。2016年,为方便员工数字化管理,汪菁找到蔡征兵引入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后,他又引入了仓储系统、物流系统,最后干脆加入了产业链协同制造平台。

如今,数字制造把狮岭皮具的生产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拧成了一股绳”。

“以前需要配件,我们在狮岭镇的五金厂挨家挨户去找。”现在,汪菁在手机上拉出一个小程序,填上自己的需求,几分钟后,就有供应商联系他,原料与汪菁的需求完全匹配。

截至目前,花都狮岭皮具箱包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首批推动200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协同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10%。

这样的变革不止发生在狮岭镇。在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园区中央工厂内,注塑生产机器全自动运转;在佛山北滘镇小家电企业,设备实现了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实时更新;在东莞松山湖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智能生产线搭载了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执行系统……

十年来,广东在全国创新性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轻工纺织、智能家电等战略性产业集群的21个细分行业,助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制造并不仅仅意味着降本增效,更是“跑出未来”的助推器。

产业链重构

抢占工业软件自研新赛道

2020年,新冠肺炎突如其来,内外多重压力叠加,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走到了分岔路口。

“拥有自主可控的生产链、供应链,是企业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关键。”今年7月,在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上,张小懿直言要抢占工业软件自主研发新赛道。

其实早在2016年,美的在数字化实践中就感受到了国产工业软件的必要性。

彼时,美的数字化改造从原来的大规模生产转型为以销定产,柔性生产成为主流。智能生产线从1万台骤减至几十台,原来的规模化的国外工业软件完全不能适用柔性生产。

“公司团队去美国调研好几次,最后我们下定决心自主研发,花了4年时间重写了整套工业软件。”在张小懿看来,中国制造业规模体量最大、门类齐全,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比国外的适用范围更广、迭代更快。

“更重要的是,工业软件关系到中国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和系统性安全,非做不可。”他说。

对深耕泛半导体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格创东智来说,研发工业软件的需求更加迫切。泛半导体行业被誉为制造业的皇冠明珠,一方面拥有海量数据,另一方面对自动化智能化要求极高,必须要走国产工业软件道路。

“数字化转型走到了今天,中国需要培育出自己的工业软件巨头。”何军建议,广东在培育本土工业软件巨头方面的政策应该有的放矢,助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一个共识愈发清晰: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推动产业链重构的系统性工程,关键一环在于顶层设计。

早在2018年3月,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

“双跨”平台企业树根互联就是被当年政策吸引而来。“广东政府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方面起步早、力度大、范围广,这是我们选择落户广州的最重要原因。”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说。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支持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四个“领头羊”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其他地市制定配套措施形成政策“组合拳”,构建广东制造“数字森林”。

全省数字化转型带动的优势逐步显现:截至目前,广东累计推动2.2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超过65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广东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带动就业人数均居全国第一。

“通过省市区联动形成政策合力,广东走差异化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说。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夯实广东数字制造的底座。截至目前,广东5G基站已超17万座,数量全国第一;5G基站数、光纤用户数、智能终端等均居全国前列。

今年5月,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集群正式揭牌。作为全国“东数西算”工程布局中八大算力枢纽之一,未来韶关集群承接广州、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

算力为先,数连万物。十年间,南粤大地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数字化浪潮。水大鱼大,企业也完成了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蝶变。数字经济浪潮势不可挡滚滚向前,广东智造正加速崛起。

对话同行者

美云智数CEO余海峰: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坚持长期主义

美云智数是美的工业互联网对外输出的载体,也是推动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今年,美云智数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以下简称“‘双跨’平台”)。

美云智数CEO余海峰接受专访时说,公司实践源自美的集团十年数字化转型成功经验沉淀。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整套的方法论以及软硬件结合的生态系统是美云智数的核心竞争力。

“工业软件自主研发需要大量且长期的资金投入,政府已经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希望未来有更多倾斜,同时企业也要有耐心坚持长期主义。政企合力才能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他说。

数字化助企应对不确定性

南方日报: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您理解的广东数字制造吗?

余海峰:第一个词是工具革命,第二个词是科学决策,第三个词应对不确定性。工具是为了更科学全面地作决策,决策是为了企业能够应对不确定性。尤其现在百年变局与世界疫情叠加,数字化转型才能帮助企业应对不确定性。

南方日报:十年来,广东数字制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余海峰:首先,是企业家意识的变化,十年前的投入更多的是为解决棘手的短期问题,但现在形成共识:数字化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是工作方法的变化,以前数据是在局部范围内解决问题,现在是着眼公司的全局谋发展。

南方日报:从“双跨”平台的角度,对政府有什么建议?

余海峰:对广东政府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方面进一步提升,我有两个建议。一是,继续加大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赋能,让龙头企业拉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多个龙头企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的整体赋能。二是,进一步对关键工业软件进行政策倾斜,这需要大量且长期的资金投入。企业也要有耐心,长期坚持去做。

中小企业数字化应分段实施

南方日报:广东很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首先担心成本支出,您怎么看?

余海峰:这本质是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企业不应该只看短期的投入,而应该看综合的效益。

首先,伴随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更要考虑机会成本,并衡量风险的价值。其次,企业应该考虑长线经营,以一个钣金工厂为例,新工厂通过自动化数字化管理,人工成本减少、出货量增多、品质管控提升,公司竞争优势提升。更重要的是,企业应该分段实施数字化,可以先进行全面规划,然后在不同发展阶段突破关键环节。

南方日报:对比长三角地区,广东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有什么异同呢?

余海峰:华东和华南是美云智数最主要的企业客户群区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产值、客户量和合同金额都不相上下。不同之处在于,华南地区有很多中小企业,比如佛山美云智数就是专门服务中小企业客户;华东地区外企较多,外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但他们也开始接受中国的工业软件和管理方法。我们还希望从沿海向内陆辐射,拉高提升全国制造业数字化程度。

数读

●截至目前,广东累计推动2.2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超过65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2021年,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5.9万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连续31年居全国第一。

●据智库机构测算,目前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近一半,规模全国第一。广州和深圳位居我国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第一梯队。

●截至目前,广东5G基站已超17万座,数量全国第一;现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区域主城区5G室外连续覆盖,80%以上乡级行政区主要区域5G基本覆盖。

●截至目前,广东引进培育543家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其中,华为、树根互联、富士康、腾讯、美的、华润6家企业入选2022年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全国第一。

●广东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轻工纺织、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等战略性产业集群的21个细分行业,开展16个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试点。

(数据来源: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及公开报道整理)

南方日报记者 彭琳 许宁宁 宾红霞 见习记者 高维 实习生 卢天爱 邓幸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资讯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站务与合作:info@deppre.com

广告与积分:2528074116@qq.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德普瑞工控工程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