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品质革命”

来源/作者:南方日报| 发布:智能装备网|发布时间:2022-07-06|阅读:188

原标题:打响制造业“品质革命”

中山

在中山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在调试设备。

完美华南基地的自动化生产车间。

中荣印刷自动化生产线。

格兰仕的智能生产线上,平均6.5秒生产一个微波炉,不同产品在同一生产线上0秒转产;进管灌装,喷码扫码、包膜装箱,完美华南基地智能制造车间内,平均1秒钟出产1支芦荟胶;中荣印刷藏有一个“黑灯工厂”——业内净深最大的智能仓储立体库,每天为上千张订单调度原材料及货品。

上述场景,是中山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一场实践。

两年来,疫情下的“中山制造”历经复工缺人、生产链断裂、原材料暴涨、海运缺箱等多重“不确定性”。迈入爬坡越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中山制造”如何突围?

“数字经济工作很重要。”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即使财政再紧张,‘勒紧裤腰带’也要坚定不移大力支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长远来看,这是企业构建竞争力的基础,更是产业实现跃升的机遇。

今年以来,中山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赛道上快步走。中山市政府1号文《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以来,一批数字化转型“头雁”响应号召,率先挺进数字化经济的战场。

一场中山制造业“品质革命”打响了。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产业

以品质革命谋突围

一次走访调研广东制造业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用“形势逼人”这四个字来形容当前中国制造的处境。周其仁认为,全球竞争就像一块“三明治”:上面有发达国家靠独到性优势的高价产品,下边有比你更便宜的要素。中国制造夹在中间,成本优势已经不明显了,独特优势还不显著。

与全国趋势一样,中山制造的“比较优势”也在发生变化。当订单雪片式地飞来,企业为了保住市场占有率,往往重量轻质,逐步陷入“价格战”泥潭中,使得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在周其仁看来,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优良品质。企业应立足长远,克服短期诱惑,坚持让价可以但绝不让质,以独到性的品质来争取定价权。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独到性品质主要体现在定制化的制造能力上。以中山板式家具行业为例,该行业产值有百亿规模,制造能力较强,拥有顶固家具、皮阿诺两家上市公司。去年,广东皮阿诺科学艺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皮阿诺”)年产值约18亿元,年产量达200万套。

“产量虽然很大,但实际上大部分全屋家具都是为地产商的标装房配套的。单价低,附加值也低。” 皮阿诺副总经理王夙文坦言,当前,标准化的板式家具利润空间非常小。定制化的高端轻奢产品才是皮阿诺未来差异化发展的方向。

要打造定制家具品牌,让生产制造端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实现大规模的精细化生产,智能制造是关键一步。目前,皮阿诺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已提上日程,阜沙基地已建成智能仓储立体库,板芙基地的板式家具全智能生产线即将投产。

作为板式家具制造业企业的龙头,皮阿诺选择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大规模的精细化生产,形成定制化生产优势。

同样的考题也出现在印刷业。

中山印刷行业龙头中荣印刷年产值达20亿元。智能工厂依靠数字化平台每天流转上千个订单——碎片化的订单需求,要求产品数量精确到个位数。“印刷行业的大忌是印错了、乱了。每天生产上百个单品,流转上千张订单,在今天这样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印刷行业要想做到这么大的规模,没有智能化,没有数字化,是不可想象的。”中荣印刷中山总经理林海舟认为,定制化的订单要求印刷业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及生产效率,这促使这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也要向技术密集型靠拢,探索规模和精品兼得的路径。

“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们应对快速变化市场的必经之路。”林海舟说。

企业

以数字化应对万变市场

广东星昊药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投资1300余万元;皮阿诺阜沙制造基地的智能立体库总投资约1400万元;好来化工智能制造“MES”系统及智能仓储项目投入达11400万元;中荣印刷智能制造工厂投资上亿元……

走访一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标杆企业,不难发现,“看得见”成效的标兵,对于数字化改造的投入少则千万,多则过亿。这样的投资金额,对于不少企业而言,是一笔让人不敢轻易下决心的“豪赌”。

但是,在投入亿元的“标兵”看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应该是一本长期账本。“智能化是一种生产模式的变革,我们已经在路上了,不会在停下脚步。”林海舟说,“我们看的不是短期,而是未来整个人力成本将越来越高,互联网将带来更大的冲击,需求越来越碎片化和个性化,生产复杂性及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智能化数字化能降低错误率,提质增效,是企业应对未来市场万变的核心竞争力。”

投入千万规模的“标兵”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以全局思维谋划,推动局部化改造,逐步实现全链条改造。

作为高端医药制剂平台,广东星昊药业为丽珠医药、华北制药等80余个知名医药品牌提供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该企业主要生产的终端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是制药领域的高风险品质,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防止内毒素污染、颗粒污染的技术复杂性高。

“为提高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我们启动智能化数字化项目,升级建设了信息化系统、数据管理系统、预算管理体系等系统,实现成本精细化管控、全链条的信息化管控,降低出错率。”广东星昊药业有限公司质量副总经理黄炼昌说,企业年产值从2018年3.5亿元跃升至2020年超6亿元,新技术融入生产后,人力成本降低一半。

谈及制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黄炼昌从实践角度提出了3点建议,他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阶梯式的过程,企业自动化起步后,实现工业互联网之前,应该先梳理产业链工序,实现产业链工序的标准化,而后才是智能化的进阶。

企业数字化转型应侧重人才队伍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不可能永久地解决企业系统问题,必须培养既掌握互联网技术又熟悉制造业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为企业智能化提供保障。

当前,不少企业投入MES系统、WMS系统等,主要考量如何提高生产效益,很少企业能实现全产业链系统的数据打通。“而只有打通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才能更好地实现药品生产全流程溯源,实现生产精益化。这直接的结果是以精细化管理获得更优质的客户,锁定更大的订单。”黄炼昌说。

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是周期长、复杂度高的系统工程。它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同的企业应该有自己改造的“呼吸节奏”,但更重要的是高位谋划,理清长跑的路线与方向。

配套

高位谋划当好“投行专家”

早在数年前,一批带有“顺德基因”的中山链主企业已大刀阔斧地启动数字化改造,如格兰仕、奥马电器、TCL等。多年来,在龙头企业带动以及工信部门的政策扶持下,中山制造业已经在无形中完成了一次数字化启蒙。

“2021年,中山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7%,增速全省第二。”中山市工信局副局长徐勇哲透露,数据显示,被抽样调查的2800余家中山规上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应用经营管理、生产管理数字化等领域工业软件的企业,分别占比79%和74%。可见,中山拥有一定的自动化基础。

即便如此,相对于中山庞大的工业企业数量,走上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仍属少数。“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仍然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尤为突出。今年两会,中山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张燕航建言:中山要高位谋划,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

今年以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对于推动制造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之深,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以市政府1号文形式发布了《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该政策首要瞄准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不少企业对数字化认识和理解不深,对于“要不要数字化转型,怎么转”仍感到茫然。这份政策彰显了中山主动支撑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重大决心与诚意,极大的释放利好消息,将引导一批企业先行先试,打造标杆示范。

针对企业“不敢转”问题,政策特别注重分类施策,面向技改企业,进行倾斜支持,面向需要“数字贷”产品的企业,按政策予以“全额贴息”,帮助企业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使之迈出数字化的第一步。针对企业“不会转”的问题,政策着重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赋能平台,培育一批懂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化核心人才,营造产业服务生态。

从企业到产业,政府转身成为了链接多方资源的桥梁。针对中山五金、灯饰、家电、服装等各个产业集群特性不同,各有侧重,如五金产业集群的数字化智能化侧重于共性工厂、智能生产;灯饰产业集群侧重于共享设计、数字化营销;服装产业集群侧重于采购、设计、定制、裁剪数字化。

正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所说,如今,地区发展已经入了“要素创造”阶段,政府此时要像“投行专家”一样,借全国之力乃至全球之力,把高端人才、优势资源和优质要素吸引到本地来,助推地区产业往高端领域发展。

样本

“大象转身”:一家印刷巨头的智造之路

穿越诺大的厂区,记者进入了中荣印刷智能工厂的“调度中枢”——智能仓储立体库。这里是印刷业业内最大、净深最长的自动化立体库,真正的“黑灯工厂”。

3万个货位上摆放了数万种原材料、规格材质各异的印刷品,这些重量跨度极大的物料完全依靠轨道、传输带、四向穿梭机、高速提升机,实现无人仓储、生产调度、自动运输,并且从不出错。

大象转身难,作为印刷包装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作为一家做非标产品的离散型制造业企业,中荣印刷每天有2000款产品交付,8000次半成品周转,有3万种新旧材料吞吐……其生产管理的复杂程度在行业内属首例,数字背后体现的是市场对仓储库存、订单协调、设备运转等系列流程的综合考验。

颠覆“不可能”

印刷业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业,这种类型做数字化转型的难度普遍要高于连续性制造。林海舟解释道:“印刷业没有生产线的概念,每个客户的订单需求都不同,非标化产的工序不同,产品很难实现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

不仅生产工序本身复杂,中荣印刷的体量也大。数字化转型是对企业全方位、多维度的升级和改造,这牵涉到多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做非标产品、做离散型制造的企业一般谈到数字化转型,都会说到一句“不可能”“做不了”。但中荣印刷深知,数字化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长期投资,企业要发展必须颠覆“不可能”。

颠覆不可能首要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中荣印刷的智能化实施路径最早可追溯到1998年。2004年以前,中荣印刷处于探索阶段,着眼于总结一套适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模式,摸清自身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随之步入资源整合阶段,引入ERP等生产管理数字化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2014年起,中荣印刷开始导入数字化印刷、打造数字化车间、升级IT系统,以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中心进行了系统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颠覆不可能的第二个关键在人才。2018年智能工厂落成后,企业仍然走过一段弯路。林海舟坦言:“当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撤走了,人少了,系统功能的迭代更新改善是很痛苦的。我们痛定思痛,摸爬滚打了一年才组建起运维团队,真正掌握系统研发、功能迭代等技术。”

2021年,中荣印刷年产值达20亿元,实现年产值两位数增长。

印刷行业标杆

印刷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折叠彩盒的生产印刷结构工艺简单,行业准入门槛低,区域小众企业多,像中荣印刷一样大企业并不多。而正因门槛低,中低端纸包装市场长期陷入产能过剩,价格战激烈的境地。

起初,中荣印刷走上“智造之路”旨在解决复杂的生产管理问题。“在如此碎片化的时代,要大规模地完成上千张非标订单,没有数字化智能化是不可想象的。这不是成本的问题,而是无法管理如此复杂的生产环节。”林海舟说,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智能化是企业的必经之路。

消费品行业新品更新速度快,产品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只有实现大规模的精细化生产,才能形成竞争优势。2018年至今,中荣印刷通过集中化印刷管理系统,将印刷设备连成数字化生产网络,实现大批量生产向个性化定制与协同制造模式转化。

作为行业龙头之一,中荣印刷不仅建立了一套印刷行业智能工厂的标准化运作模板,形成了《T/PTAC 004-2019 印刷智能仓储系统构建指南》《印刷智能制造术语》《印刷产品智能设计与仿真指南》等系列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已进入征集意见阶段。中荣印刷的经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对于印刷行业的整体水平提升起到了标杆示范意义。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资讯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站务与合作:info@deppre.com

广告与积分:2528074116@qq.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德普瑞工控工程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