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巨头收购接连失败,背后隐含哪些信号?

来源/作者:互联网| 发布:智能装备网|发布时间:2022-02-11|阅读:210

近日,半导体领域的收购多有阻力。先有晶圆材料大厂环球晶圆49亿美元收购Siltronic失败,并向其支付5620万美元的终止费;后有英伟达400亿美元收购软银旗下半导体IP厂商Arm的交易面临失败而向软银支付高达12.5亿美元的分拆费用。

半导体行业收购已经成为各家公司在在技术积累和业务规模上实现快速追赶对手的常规操作。过去几十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竞争格局也在一次次重大收购潮中重塑。

半导体行业收购本是美谈,但是为何近期却屡屡失败?

收购只是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事情吗?

表面来看,收购只是两方同意的事情。其实不然,一些收购还需要某些国家的反垄断部门批准。以中国为例,根据中国的《反垄断法》以及相关规定,即使收购案的双方都是外国公司,但只要他们的年收入在全球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市场超过4亿元人民币,那么相关收购案就将会被纳入中国商务部的监管当中。比如,AMD收购赛灵思、SK海力士收购intel NAND业务,交易双方虽然都不是中国公司,但都需要中国政府的批准。

这一规定与国际上通行的惯例基本保持一致。由于现在的大公司大多跨国界运营,所以相关的收购案也都要得到各国政府反垄断部门的批准,才能够通过,所以在过去几年中,各国政府否决的收购案也并不少,其中很多可能都不涉及到本国公司。

环球晶圆49亿美元收购Siltronic,因为德国并未按时完成审批宣告失败。英伟达400亿美元收购软银旗下半导体IP厂商Arm,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曾于2021年12月起诉停止交易,称如果英伟达获得对Arm芯片设计的控制权,它将变得过于强大,英伟达可能会因为未能完成交易而向软银支付高达12.5亿美元的分拆费用。

收购是否能成功,也不是仅仅收购与被收购方同意就能皆大欢喜的。

收购失败背后

探究收购失败的原因,离不开“垄断”二字。

缺芯浪潮袭来,“半导体”已经成为各国的“敏感词”,作为各行各业的关键角色,半导体也站在风口浪尖,各国争相竞逐。国家出台政策保护本土芯片产业的发展,政府主动提供税收及其他优惠补贴鼓励国外半导体企业在本国建厂,为了发展半导体产业内外兼修,保护主义初见崛起,各国自然也不会允许垄断现象的产生。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曾经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新加坡电子芯片制造商博通(Broadcom)收购美国企业高通(Qualcomm)。

当收购产生在同类企业中,合并之后很有可能出现强强联合的局面,使其市占率飞速提升。技术及资源积累也会产生良性效应,一定程度上的垄断会使原本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其他小公司处于极端被动的地位,发展举步维艰。半导体企业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企业生存的现实也很残酷。处于顶端的巨头公司站得高,技术完备,资源优质,利润空间大,而其他小公司则默默捡拾剩余份额。

此外,被收购企业性质特殊,也极有可能对行业的公平竞争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形成垄断的局面,从而被各国反垄断机构及各大巨头公司质疑。以英伟达收购Arm为例,英国就曾称该交易存在严重的竞争担忧,英伟达控制Arm会给其竞争对手带来真正的问题,限制他们获得关键技术,并最终扼杀一些重要且不断增长的市场的创新,同时英国政府也担心英伟达收购后将Arm总部搬离英国。尽管英伟达曾再三声明,将投资ARM的研发,加速其技术路线图的实现同时会保持ARM的中立性,但由于ARM公司在移动终端领域的强势地位,这桩收购还是引起了多国反垄断机构的反对。

为何半导体企业青睐并购?

半导体并购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一桩美事。并购方选择并购多出于以下目的:实现快速增长、追求协同效应;拥有被并购方的成熟技术和团队,在市场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提升自己的话语权;避开专利限制,快速补足产业链缺口。并购通常比完全靠自主研发探索能更快达成这些目标,因为并购可以快速获得宝贵的资源——成熟的技术和人才,以及现成的客户。

从并购方来说,并购与自己现有技术互补的企业,可以利用其技术丰富自己技术及业务领域,实现多样化以形成更强大的行业综合竞争力;并购与自己相似的企业,可以更好积累技术及其他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同时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

对被并购方来说,一般来说这些公司多为各细分行业的翘楚,通过与更大的业务单元进行合并,找到更好的发展路径。另外,还有一些被并购方通过出售自己的非重点业务可以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的重点业务上,提高自己的专业度与集中度。此外,一些初创公司可能只是手握技术,但是距离市场较远。不少以色列芯片公司都是这样,他们的颠覆式创新技术很多,公司含金量高,被大公司、离消费市场更近的公司收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英特尔、索尼、高通、三星、苹果、SK海力士也格外钟情,买下了一系列公司。

半导体市场其实有很多热衷于买买买的氪金玩家。世界排名前十的博通的发家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部并购史,博通公司通过并购其他公司,建立了广泛的网络和通信芯片组合。除了博通外,思科也并购成瘾。作为网络设备制造商的思科,围绕着光纤设备所需要的芯片进行了多次并购。它从自己的业务出发,一步步发展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半导体细分领域,再加上资源整合与不断投入研发,发布了属于自己的Silicon One系列芯片。

但是,企业并购也不能十拿九稳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并购有时是蜜糖,有时也是砒霜。一旦没有做好充足准备,冲动并购,常常导致对被并购业务的消化不良一步一步将原本具有良好业绩表现的公司拖垮。即便一些成功的并购,也承受着整合资源、留住原有客户、开拓新兴市场和避免人才流失的压力。

半导体并购会越来越难吗?

缺货潮让各国意识到有些只有几美元的半导体也可能对全球产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半导体产业链高度细分且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半导体已成为不少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可以预见未来,半导体行业的并购案将会受到各国监管机构更为严格的审查。尤其未来当行业内巨头规模越来越大时,反垄断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

众多的不利因素也引发了行业内外对于半导体企业整合的消极影响的质疑。大型行业合并购案会有损行业创新,不仅阻碍新的创新者进入市场,还会使得其他较小型公司更难以生存。如今,一家初创公司最终可能被纳入一些半导体巨头麾下。相反,50年前,这家初创公司可能可以凭借自身实力成长为一家半导体巨头。 整个行业一直在走向整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被大公司控制。

然而,如果政府一味地反对和阻碍正常的并购交易进行,则可能会导致一些公司倒闭或亏损。如果整个行业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良性的整合,这对整个行业来说会更加健康。

而如何寻找到并购与垄断的平衡点,也是未来半导体行业实现生态良好发展应该思考的问题。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资讯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站务与合作:info@deppre.com

广告与积分:2528074116@qq.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德普瑞工控工程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