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网讯】
由于技术与市场问题,国产机器人与外资巨头相比,未来一段时间必须要保证价格优势才能生存下去。但是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对国产机器人行业至关重要的资本也要过冬了。据多位业内人士的统一看法,资本市场的寒冬即将到来,当大量资本坐江观望之时,刚刚迈入成长期的国产机器人又该何去何从?
外挂不在,拼的只能是内力
首先明确一点,资本就是外力。机器人同人工智能等同属于前沿科技,作为企业现代化升级的关键,一直都是投资的热点。很多国产机器人企业靠低价、大规模走量进而吸引资本青睐,一年的销售额远远比不上融资额。而这种经营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随着资本过冬面临严峻考验。
即使有外力可以借助,内因永远是决定性因素,更何况现在的外力极其不稳定。企业的内力修为也就是创新能力,而创新要解决的主要为三个方面:技术来源、技术推向市场、可持续发展。
首先来谈技术来源的问题。没有技术是玩不转机器人的,所以说企业或多或少都会是有着自己的独门秘籍,如果只单单的想着靠模仿取胜,注定是会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对行业的发展没有价值。
目前而言对于国产机器人桎梏最大的就是核心零部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产企业也开始向该领域进军,诞生了一批真正拥有自主产权的企业,加速替代进口。尤其是2017年减速器全球供货缺口放大给国产企业打开市场创造了机遇, 2018年国内企业积极布局,技术破冰,中大力德、绿的、埃斯顿、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等一大批企业纷纷突破技术壁垒。
但是不得不承认,差距还是有的。而在本体方面,虽不如核心零部件那样严苛,但是对技术也是有一定要求,节卡机器人大客户总监雷张辉讲到:“机器人主要分为控制和机械部分,机械部分虽然可以外购,但是如何组装,以什么精度组装,最终结果会直接影响机器人寿命和精度。”
接着谈技术推向市场的问题,很多企业家只重视产品技术,而不重视品牌营销、资源梳理、财务管理等,而这些平时看起来的不致命问题,在这个资本寒冬下,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国庆期间Rethink大厦坍塌的一幕还历历在目,作为协作机器人的鼻祖之一,他们的技术水准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解决好技术与市场的关系。
最后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增利与增量的关系,天太总经理张兴华表示:“在增量与增利的优先选择上的分歧,这个要根据企业自身当前的发展实际与规划来看,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总结起来就是合理利润与市场规模虽然要有取舍,但是也不能太畸形,毕竟两者属于相辅相成的位置,保证自我发展,长期依赖投资肯定是不可行的。”
细分+本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那既要降价,又不能盲目增量,国产机器人的前路何在?借用启帆总经理周伟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永远有赚钱的机会,战乱年代还有大发战争财的,更何况现在一片欣欣向荣了。”国产机器人要想在起步较晚又先天不足的情况下站稳脚跟,差异化竞争,勇敢做自己是最正确的选择。
现在的国内市场虽然看上去外资品牌威风凛凛,翻云覆雨,但是细细观察,弱点还是有的。那就是市场,外资品牌由于技术方面沉淀时间长,在很多传统领域是独霸天下的位置,但是市场永远是在变化的,市场需求需要企业不断的去发掘。同时这个市场还是中国的市场,能否进来,能进来到什么程度,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可控的。即永远有创新,永远有细分。
例如AGV行业,近年来突然需求爆炸,现在的市面上可见的基本都是国产品牌,除了广泛供应工厂车间外,机器人厂商又根据中国巨大的电商市场,衍生出了快仓、极智嘉、马路创新等专为电商服务的厂家;另有企业例如怡丰与海康威视另辟蹊径发展出了泊车机器人,而这种情况现在、未来都不会停止。
对于传统的机器人应用领域,例如汽车制造。由于其机器人应用较早,在很多时候是作为一种机器人品质的标杆案例来讲的,国产机器人目前的技术水平也难以达到,所以更多的是技术验证,而非主攻方向。毕竟在很多企业眼里能打入国外品牌的大本营这本身就能代表很多问题。
立足于本土,国产机器人厂商从产品设计和售后服务都将是无可比拟的优势,做最适合的企业的非标产品,同时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响应,保证生产效率。
节卡大客户总监雷张辉表示:“大规模打入细分领域,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市场竞争加大,然后就会出现大洗牌,之后应用多技术积累多的厂家肯定会留下来,所以很大概率会成为这个领域的新霸主,例如汽车行业的四大家族,先谋一域,再谋全局。”历史总是这样,惊人的相似。
(采编:www.znzb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