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智”引领区:人工智能让中国制造业从“追赶者”变身“领跑者”

来源/作者:中新网| 发布:智能装备网|发布时间:2023-07-25|阅读:80

感“智”引领区:人工智能让中国制造业从“追赶者”变身“领跑者”

中科新松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机器手臂进行位置标定。 张亨伟 摄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业的前进方向,正在重塑中国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不仅让中国制造从过去的“追赶者”角色中逐渐蜕变,也有望让中国从“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发动机”。

黑灯工厂、无人生产、机器人变同事和“搭档”、“透明化生产线”监测全流程作业……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赋予中国制造业的改变正在从理想变为现实。

作为中国国内制冷压缩机行业的龙头企业,位于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同时也是上海自贸区金桥片区的海立集团是“上海制造”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过去,海立位于上海的老厂子因为设备老化,大部分生产工序依靠工人手动,不仅生产效率低下,每逢旺季,就算加班加点仍无法满足大量订单需求,而铸造更新设备、扩大产能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又困难重重。

擎朗送餐机器人模拟应用场景。 张亨伟 摄

擎朗送餐机器人模拟应用场景。 张亨伟 摄

是将上海工厂的全部产能进行外移,还是留在上海进行转型升级?最终,海立选择了留在自贸区。凭借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激发出的巨大潜能让海立突破曾经面临的发展瓶颈:自动化产线,让土地得以集约高效利用;机器人,缓解了用工难、用工贵。如今再走进海立位于上海金桥的工厂,灵活的机械手臂按部就班地传递着焊接所需的零部件、汇聚着实时生产数据的“智慧大脑”在大屏幕上一览无遗……智能工厂内,一台台空调变频压缩机快速生产下线。

海立在浦东智能工厂内有一幅“制造部机器人自动化规划成果”图示,上面清楚地标明:“截至2022年7月,海立投入机器人75台,投入费用4750万元人民币,精简271人”。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工厂总经理赵海冬说,工业制造业内有一个评价指标,那就是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机器人数量,在海立现在已经达到1万名产业工人有1400台机器人的水平,“这个指标远远高于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也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生产一线的员工,他们要从过去的体力劳动者转向一定的脑力劳动者,需要掌握包括设备调整,机器人调试这样新的技术,在短时期内虽然是一种挑战,但是一旦掌握了这些技能,他们在收入分配上也会相应地提高,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双赢的结果”,赵海冬表示。

老牌工业企业在智能化道路上一路追赶,从而突破瓶颈,实现了升级重塑。而对于从零开始的机器人产业而言,智能制造为它们开辟了多元的应用场景以及全新的赛道,甚至是从“追赶者”向“领跑者”的角色转变。机器人的范围很宽泛,在行业内机器人总体上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位于上海自贸区金桥片区的中科新松和擎朗就分属前两条赛道。

如今,走进中科新松的研发区域,这里窗明几净且敞亮,面积不是特别大的空间里,分布着8-9个应用场景的研究空间,技术人员正对不同机械手臂的应用进行实验。

在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个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中国机器人产业即将迎来大发展。

听闻这一方案,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法设表示深受鼓舞。“在国际上,机器人制造领域已经形成了四大集团(日本的FANUC、德国的克劳斯·马夫、瑞士的ABB和瑞典的YASKAWA),它们经过长时间发展,在整个市场有很深的底蕴。对于国产机器人来讲,中国有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市场,这几年在中国所进行的集成技术演进,让我们与国外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他说,中国国产机器人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具有完整的供应链和产品体系,“这让我们的成本包括性价比更好,也是国产品牌在竞争中逐步凸显的优势,这几年市场的占比也在逐步提高”。

李法设说:“尽管在技术上,国产机器人还处在追赶的水平,但中国有很多机器人落地场景,这些场景有且只有中国才有,这给国产机器人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带来很好的源泉。”

国产工业机器人在追赶,而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尤其是商用服务机器人,擎朗智能不仅做到了中国国内出货量最大,就算在全球市场,其商用服务机器人销售量也拔得头筹。“我们产品有一半出口海外,而且出口的都是发达国家”,擎朗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CEO李通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去参与这个行业里最激烈的竞争,而且还‘打赢’了,从而在全球树立了龙头地位”。

走进擎朗的工厂,这里并不似外界所想象的那般酷炫,出现更多的反而是柔性生产线,即不同型号的机器人能够在同一条产线上进行生产和制造。在擎朗的合作伙伴名单上,也不乏软银、现代这样的知名跨国巨头,擎朗赢得国际伙伴认可的关键,一靠的是中国技术,尤其是中国这两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发展;二靠的是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及产业规模,性能和规模成本的双优势让擎朗在面临未来可能出现的激烈竞争时显得游刃有余。

“随着我们的规模越大,场景越多,产品的性能会逐渐更具有优势”,李通说,目前我们正处在该行业领域的第一梯队,我们不怕别人的拷贝,我们也知道未来还会有新的国际竞争对手加入,但当下我们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李通认为,目前高端制造业竞争的本质不在于工厂,中国制造业在一些工业核心器件的生产研发上仍相对滞后,但是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情况则不同,“这实际上不是一种‘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李通认为,这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点类似,国外企业在汽油车上的研发生产那么多年,中国很难在短时间内追赶上最高水平,但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则不然,中国有自己的电机技术、电控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再加上大规模制造业,使得新能源车可以规模化地扩张,服务机器人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并且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在谈及未来的规划时,李通说到一个“新出海”的理念。他认为,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尤其是针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才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未来,也是一个必须改革和变化的方向,“中国的高端制造业需要在产业链中去争取更高的利润空间”。(完)

中新网记者 李佳佳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积分充值:wei.z@wtmro.com

投诉建议:info@wtmro.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www.znz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