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展经济发展报告

来源/作者:互联网| 发布:智能装备网|发布时间:2021-11-25|阅读:509


  1行业发展概况

  2006年是我国进入“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上海市政府领导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将会展业列入了“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培育国际会展品牌,发展都市特色旅游产品,建设若干大型旅游基础设施,推动会展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可以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上海会展业的起步、发展阶段,现在,上海会展业则已经进入提升展览层次的关键时期。据资料统计,1984年上海展览业刚起步时,一年举办的展览会不到20个。1990年,上海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40个,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经过90年代以来年均近20%的快速发展,2003年,上海市共举办了330多个展览,交易额达550亿元,会展直接收入达1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5%,跃居全国会展城市之首。2003年底,在商务部主办的“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上,上海被评为中国办展环境最好的城市。2006年,我国共举办各类展览会3800多个,其中上海办展349个,已超过北京和广州,数量居全国首位(2006年三地共举办864个展览会,其中上海占40%,北京为39%,广州占21%),而且展会直接收入已超过30亿元,上海对于全国会展业的示范和带动效应日益明显。

  上海的会展在质量和规模上都不断提升。2001年,在沪举办国际展278个,2002年314个,2003年306个,2004年284个,2005年276个,2006年1~11月共举办245个。虽然2002年以后各类国际展在展会的数量上不断减少,但国际展的“单产”却连年递增:2001年,在沪举办的国际展平均展览面积仅5830平方米;2002年首次突破1万平方米;2005年,总展览面积达到376万平方米,比2004年增长了22.9%,每个展会项目的展出面积平均达到了1.36万平方米,比2004年扩大了26.2%,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的国际展会从2001年的32个增加到2005年的105个,占总项目数的38%,超过5万平方米的大型国际展会15个;2006年1~11月国际展展览总面积增加到416万平方米,平均每个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近25%。如今,1万平方米以上国际展数量占全部国际展的比重,上海已达35%,遥遥领先国内各地。

  申博成功已经成为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助推器”,为整个会展业及相关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上海面临着建成世界级会展城市的历史机遇。上海市政府领导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全力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要把举办好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实施国家战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依托全国支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全面带动上海城市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互动,共抓办博机遇,为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提供平台支撑。”

  2006年,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入全面筹备的一年。在中央及上海市政府领导下,上海世博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参展事务、主题演绎、园区规划和建设、沟通推介、市场开发等各项准备工作都在认真、有序地向前推进,截至2006年底,共有包括法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94个国家,联合国、世界银行等13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在9个多月的时间内,上海世博会预定招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任务已完成过半,这在世博会历史上是罕见的。2006年8月19日,上海浦明路等11条道路的开工,标志着上海世博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截至2006年底,东方航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交通银行、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成为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12月22日,上海世博会赞助企业俱乐部正式成立,世博会市场开发计划顺利推进。意大利总理罗马诺·普罗迪和加蓬共和国总统哈吉·奥马尔·邦戈·翁丁巴专程来到上海世博局了解筹备进展情况,成为首批来访的外国元首,表明上海世博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首期15亿元世博建设债券(总额为人民币80亿元)于2006年初完成面向全国的公开发行,2006年5月,上海世博会总额为20亿元人民币的信托凭证也在上海成功发行,为世博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拓宽了融资渠道。2006年,各种围绕世博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精彩纷呈,外国友人、各界专家、上海市民等都积极投身到活动中。此外,随着《2006年上海外商投资环境白皮书》的发布,世博会品牌赞助计划、标志特许经营计划、活动与项目商业计划、游客组织计划、园区内商业服务计划全面启动。

  2品牌展情况

  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较强的城市服务功能,在世博会的推动下,上海会展业向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全面迈进。截止到2004年9月,上海有7个展会获得了UFI认证,其中华汉国际会展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旗下的展会有: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FHC

  Food&Hospitality)、中国国际家具生产、装潢与装饰机械及配件展览(FurniTek

  China)、中国国际酒店、餐饮、烘焙、零售设备供应及服务展(Hotel

  China)、中国国际加工、包装及印刷科技展览(ProPakChina)、中国国际林业、木业机械与供应展(WoodMac

  China);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旗下的展会有: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Auto

  Shanghai)和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Die&MouldChina)。

  上海会展业不仅已经拥有自己培育的品牌,境外各知名展览公司也纷纷将其品牌大展“移植”到上海,以争夺中国展览市场这块“大蛋糕”。目前,科隆五金展、欧洲制药原料展、慕尼黑工程机械展、法兰克福乐器展等近20个世界大展都有了“上海版”。此外,国内各地如北京、广东等地的展览企业也争相将其在外地举办的国际展迁至上海,其中较为知名的有国际石材展、国际皮革展、国际玩具展等。

  目前,上海的展览会在行业分布上具有较高的集中度。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位居行业前10位的展览会占全部展览会的69.6%,基本形成了以六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五大热点展会,即汽车、贸易、IT、建筑及生物制药。同时,由于上海机械、化工、汽车、造船等制造业优势明显,决定了机械化工类展览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约占全年展览会的1/3。

  在这些品牌展会中影响较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华交会)和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工博会)。

  第16届华交会于2006年3月1~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设服装、家用纺织品、装饰礼品和日用消费品四个展区。展览总面积为10.35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28.57%。设置标准展位5346个,参展企业3540余家,到会境外客商共计23660人,比上届增长15.08%。成交金额33.2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1.68%。本届华交会共计接待境外客商23660人,来自14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到会客商高居首位,共计15754人,比上届增长12.21%;欧洲、北美洲到会客商增长较快,欧洲到会客商3917人,比上届增长20.33%,北美洲到会客商2816人,增长29.41%。在光临本届华交会的国际买家中,还有来自20个国家的由政府部门或专业协会专门组织的107个洽谈团组,团组人数比上届增长15.4%。

  2006年11月1~5日,首次由“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更名后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更名后的中国工博会将立足于“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努力成为中国装备制造类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展,逐步发展成为与德国汉诺威工博会等齐名的、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和良好国际声誉的工业展。此次“工博会”的主题从此前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转变为“科技创新与装备制造业”,博览会集中展示了国内外机床、工业自动化、环保、能源、信息等行业高新技术和专用设备,规模大、人气旺、专业化程度高,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次国际盛会。此次展览总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比上届净增3万多平方米,增长40%;共有1968家展商参展,展位数4680个;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21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参展,境外参展企业展位1458个,占展位总数的比例为31.2%(2005年则在20%左右),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0家,高科技含量和首次展出的展品占总展品的40%;5天到会观众高达10.6万人,比上届增长50.6%,其中专业观众就有8.5万人,比上届增长133.2%。2006年,上海世博集团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就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项目合作签署协议,决定在未来5年内,同心协力把中国工博会办成世界一流展览会。因此,汉诺威四大工业展也并入了本届工博会,实现了国际化合作双赢,分别是2006亚洲国际电力、电工及能源技术与设备展览会,2006亚洲国际工厂自动化技术展,国际过程自动化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和中国国际金属加工工业展览会,展览面积超过3.4万平方米,占到本届工博会展览总面积的25%。

  随着品牌展的增多,上海的会展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03年5月底,在上海市工商局登记的会展企业共有8000多家(是指经营范围中含有会展和会展服务、会议和会议服务、展览和展览服务的企业)。其中,品牌展览企业日渐增多,如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华汉国际会展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原香港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现代广告公司已经成为UFI会员。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如上海博华展览有限公司,也逐渐在竞争中崭露头角,2006年在沪举办的200多个国际展中,已经呈现出了国有、外资、民营企业“三分天下”的格局。

采编:news.znzbw.cn(智能装备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资讯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积分充值:wei.z@wtmro.com

投诉建议:info@wtmro.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www.znz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