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底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旗帜鲜明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以来,今年4月,一系列实施“强省会”战略的重大方略和重要活动接踵而至。
13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湖南“强省会”战略正式发令开跑。
19日,湖南省委实施“强省会”战略暨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推进会在长沙召开;当日下午,长沙市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集中签约活动连轴上演。29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预估总投资1209亿元;48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1200亿元。
第二日,长沙举行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推进大会,并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行动方案(2022—2026年)》,对省里的《意见》进行细化、实化、具体化。
两天后,长沙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长沙市委关于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长沙迈入“强省会”发展的快车道。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强调表示:“要把‘强省会’作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最强音、主抓手,视使命如生命,把信任当责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精气神,凝心聚力、加压奋进、跨越赶超,在新的赶考中交出‘强省会’优异答卷。”
一般来说“强省会”以经济首位度来衡量,也就是省会城市GDP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30%被认为是“强省会”的标志。
长沙2021年GDP达1.33万亿元,占全省比重为28.8%,人口超过1000万,跻身特大城市行列。截至2021年底,长沙全市A股上市公司78家,数量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而《意见》明确,到2026年,长沙市GDP达2万亿元左右,常住人口突破1200万人,城市经济首位度超过3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万元,初步把长沙打造成“强省会”。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没有中心城市,就没有引领者,无论是人口竞争还是产业竞争中,都缺乏领头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肖金成表示,在新一轮发展竞争格局中,长沙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实施强省会战略是大势所趋,更是发展所需。
“制”高者为胜
踏入“强省会”竞逐的赛道,长沙以何制胜?
根据日前出台的《意见》可以发现,长沙的战略路径是“强产业”,即通过聚焦“项目与产业”,激发城市内生动力的长沙“强省会”模式。
《中共长沙市委关于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市工程,持续壮大“1+2+N”先进制造业集群。
年前,长沙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实施意见》,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抢占国家“制”高点。
多年来,长沙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视作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也是长沙硬实力的重要体现。去年年底发布的《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1)》名单中,长沙挺进十强榜单,由此可见长沙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厚度。
湖南省委党校教授、省首批智库领军人才肖万春,对长沙制造业在强省会战略中发挥“关键先生”作用充满期待,他表示,相比武汉、合肥等中部省会城市,长沙城市发展空间大、先进制造业等产业优势突出。
广东省智能装备制造协会执行会长王宏伟认为:“强省会,要强企业和产业。企业的活力和产业的能级,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前景。”
要强省会,首强产业;要强产业,必强制造。
工程机械站上顶流
近日,一台刀盘涂装有澳门地标“大三巴牌坊”图案的盾构机“澳琴1号”,在铁建重工长沙第一产业园下线。盾构机直径为7.98米,设备功率约2560千瓦,将参与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隧道工程建设,这将成为在澳门应用的最大直径盾构机。
这台产自长沙的“大国重器”,再一次印证了长沙工程机械领域的领先实力。
工程机械制造,已是长沙先进制造业的闪亮名片。目前,“工程机械之都”长沙是仅次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日本东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是长沙工程机械的“四大金刚”,也堪称全球范围内的“扛把子”,且全部进入全球产业50强。
依托树根互联“根云平台”,透过设备互联及5G摄像头36000多个采集点收集工业大数据,将所有设备运行情况尽收眼底,桩机设备作业率从66.3%提升到86.7%;通过5G+工业互联网建立管理驾驶舱后,8台激光切割机只需2人巡检……
这是三一集团“灯塔工厂”里的平常一幕。
而总投资达千亿的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拥有行业内智能化程度最高、制造柔性最好的智能工厂和无人化“黑灯产线”,光一个装配车间,就有2600个传感器。数百台AGV移动机器人、RGV有轨输送小车、涂胶机器人等智能设备让各个生产工序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处处充满科技范儿。
依托5G的智能制造,让长沙传统的工程机械产业在信息时代真正地“奔跑”起来。
在日前公布的2021中国智能制造50强中,长沙共有5家企业上榜,分别为机械行业“三巨头”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和山河智能,电子信息行业的蓝思科技,医药制造行业的楚天科技。长沙上榜企业数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一路高歌猛进,规模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成为长沙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当前,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产业规模约占中国的33%、全球的8.5%,产品覆盖180个国家和地区。
抢“风口”赢未来
虽然工程机械是长沙制造业毫无疑义的最强高光,但并不是全部。
走进长沙高新区西部的世界计算 ·长沙智谷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根据规划,这里将聚集计算产业20家龙头企业、50家总部企业、1500家中小企业,同时还将云集8万至10万名产业从业人员,入驻企业营收超千亿元,将有“小巨人”“独角兽”从这座“摇篮”里孵化、成长。
由华为与拓维信息牵手打造的湘江鲲鹏服务器项目,为长沙软件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长沙形成长城“PK”、华为“鲲鹏”协同发展的“两芯一生态”体系,拥有覆盖芯片、操作系统、整机、应用软件、网络安全服务等全领域的产业链条。
前沿产业、领先技术的争相落地,只是长沙抢占产业新“风口”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来,长沙抓住机遇,加速布局5G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优势产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以“三智一芯”产业为主攻方向,全力提升数字经济和产业生态竞争力,推动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更高水平。
长沙是湖南软件产业的主阵地,80%的软件企业都集聚在长沙,全市软件信息企业总数超过3万余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中部城市第二位。预计到2022年底,长沙软件业营业收入有望达到1500亿元。
工程机械不断做大做强,软件业重新出发,人工智能、先进计算、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方兴未艾,航空航天、北斗产业抢先冲刺……
长沙的硬核制造实力,正在不断积聚,硕果压枝。
“链”式发展产业聚变
作为全球手机视窗玻璃的龙头企业,蓝思科技吸引了上百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转移到长沙,形成了一个规模日渐扩大的消费电子产业集群;华为手机与比亚迪联手在望城经开区建立生产基地,从零起步地在当地催生一个智能终端产业园呱呱坠地……
引来一个大项目,带来一条产业链,造就一个新产业,催生一个新基地,近几年来,长沙在这方面已尝到了甜头。
作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众多行业龙头的上游供应商,随着长远锂科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项目年产8万吨的产线竣工,该项目将实现超200亿元的年产值。
近些年,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也已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条,发展势头强劲。到2026年底,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逐步形成具有国内影响力、国际知名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聚区。
去年初,长沙发布《长沙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产业发展要由链式向集群式推进,重点打造“1+2+N”产业集群体系。年底,又发布了《长沙市“十四五”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与《关于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对该体系进行了具体谋划。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根据规划,长沙要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1+2+N”先进制造业集群,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高地,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产业重镇,具有区域引领力的先进制造业示范城市;重点打造工程机械1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先进储能材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等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培育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设备、智能网联汽车、功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显示功能器件、智能终端、人工智能、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等N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优化营商领先中部
年初,在长沙市望城区举办的“一江两岸”投资环境推介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美的、华侨城、东方电气、深圳德赛、腾达等一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纷纷签约落子,这一场面标志着长沙与大湾区的对接合作向纵深推进。
其实,华为、广汽、中兴、比亚迪等大湾区先行者,早已在长沙开疆拓土,深植于这一片广阔天地。
记得华为负责人曾向媒体透露,华为以前一直未在湖南进行投资,但从2018年起,陆续在长沙开展项目合作,目前投资项目已达4个。5月6日,华为摘得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一宗新型工业用地,建设湖南区域总部。
华为悄然入湘的背后,其实是长沙营商环境的巨大变化。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长沙的‘金字招牌’,也让长沙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长沙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1年底,长沙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37万户。
去年底,全国工商联发布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长沙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9位、拿下中部冠军。
在2021年首届全国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论坛发布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中,长沙位列全国十一,同时又是中部第一。
长沙还连续两年荣获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称号,连续1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相继荣获全国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最具潜力城市、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十大城市等荣誉称号。
雅士林公司董事长范茂林对长沙营商环境赞不绝口:“园区亲商、重商、富商的理念强,办事效率高,让我们能够放心投资。”4月20日,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项目二期又在浏阳经开区顺利开工,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超300亿元,年创外汇超5亿美元。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项目入驻,长沙今年新引进项目中,就包含百亿级项目1个,50亿级项目2个;更多企业在这片良好的土壤中发展壮大,1-4月,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64户,较去年同期增加113户,占全省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60%,排名全省第1;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51户。
从强省会到强全省
勿庸讳言,长沙制造业还存在一些方面的短板。
作为熟谙大湾区制造业发展的业内专家,王宏伟直言,长沙制造业总体体量还不大,虽然拥有三一集团、中联重科这样的全球龙头,但是,“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瞪羚”等“专精特新”企业的分布领域有待进一步扩面。
王宏伟建议,一是发挥行业龙头的带动作用,扶持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壮大先进制造业规模优势。二是发挥原有先进制造业优势,加快科研转化和产学研合作,在核心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打造长沙产业发展的硬核科技。
湖南省社科院区域经济所室主任马骏则建议,重点聚焦人工智能这一未来产业方向,以国防科大、岳麓山大科城、马栏山视频原创产业园为基础,结合湘江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湘江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和超级算法中心。
还有专家提出,要加强长沙与各市州在产业转移、平台服务、研发转化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形成协调联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对长沙来讲,强省会战略要求长沙的省会功能由‘资源聚集’向‘外溢带动’来转变。有人说‘大树底下不长草’,我们要变为‘大树底下好乘凉’。”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掷地有声。
这背后的逻辑是,“强省会”,强的并不仅仅是长沙,而更是强湖南,强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