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以数字化推动制造业重构竞争优势

来源/作者:互联网| 发布:智能装备网|发布时间:2022-04-15|阅读:211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所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主要生产部门,具有科技创新密集、产业关联性高、抗冲击能力强等特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加速创新,不断成熟、扩散和渗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时代的工业化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工业化的新特征新态势,这为我国制造业重构竞争优势提供了难得机遇。

优势重构——从制造环节优势到综合新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要素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形成了在加工制造环节的竞争优势,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制造优势主要源自较低的人力成本,在世界市场形成了中国制成品的明显价格优势。随着我国制造业规模扩大、分工深化、产业配套体系完善和技术水平持续提高,制造环节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价格上,而且表现为创新型制造优势。我国制造企业能够将创新型的产品设计快速产业化,并在大规模生产中持续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制造环节的优势从价格优势向创新型制造优势的转变体现出我国制造业持续升级和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在加工制造环节的优势面临巨大挑战。一是随着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红利减弱、要素成本上升、环保力度加大,制造业的成本优势被不断削弱。二是世界主要国家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全球高度分工的供应链风险加大。我国工业化虽然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但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特别是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水平与工业强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链被“卡脖子”和供应链断链的风险加剧。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产业安全问题受到高度重视,一些国家开始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构,产业链发展呈现多元化、本土化、近岸化趋势。

由于国内资源禀赋、国际环境和全球技术条件变化,我国制造业需在新的条件下重构竞争优势,从原来的制造环节优势转向综合新优势,不断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发力方向——数字化激发产业链潜能

数字技术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广泛应用并产生深刻影响,成为重构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制造业活动既包括企业内部的机器设备、工厂、物流、运营管理等价值链体系,也包括从研发设计到加工制造再到营销、客户服务、产品回收等产品全生命周期,还包括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合作伙伴构成的商业生态。因此,制造业数字化涉及企业内部生产链条、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商业生态等全方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力激发产业链潜能。

一是有助于保持综合成本优势。制造业的综合成本是工资、能源、土地、物流等多种成本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受到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可以用单位劳动成本来衡量。工资水平的上涨是我国制造业成本优势减弱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就能够抵消工资上涨的影响,使制造业的综合生产成本优势得以保持。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设备和系统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能够不停歇地连续工作,可以从多个方面抑制单位劳动成本的上涨。当前,机器人、机床等数字化生产设备在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和生产环节得到应用。通过“机器换人”显著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应对人工成本上涨的重要手段。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突破,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成分、规格和性能检测以及最终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在替代人工、减少工资支出的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是有助于推动产业向高端升级。制造业需向更高技术水平、更高附加价值、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持续升级,数字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随着仿真软件、数字孪生、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应用于产品研发,在数字化虚拟环境中对产品进行原型设计、使用仿真、性能测试、优化改进,能够加速产品开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智能机器和智能制造系统更加精准和稳定,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通过分析生产线各个环节、各个设备运行中生成的海量数据,优化生产线的工艺参数,提高良品率,减少损耗;基于对生产过程、供应链和产品运行、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智能化生产系统能够自动提供定制化增值服务,在满足用户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同时,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三是有助于增强供应链韧性。面对逆全球化思潮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提高供应链韧性、加强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凸显。供应链的韧性体现在适应多元化需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应对外部冲击等方面。制造企业通过推动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交付的全供应链、从研发设计到品牌营销的全价值链的数字化、智能化,能显著增强供应链韧性。一是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线的柔性,产品开发、加工制造、供应链管理系统可根据订单情况快速进行产品设计、调动物料供应、安排产线生产,在需要时生产线的配置和工艺参数也可以根据订单情况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调整,推动生产方式从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二是通过连接各级供应商和制造企业、销售企业的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制造企业可以即时了解市场需求、预判市场走势,并根据用户订单或预测数据协调整个供应链的生产活动,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实现供应链条中各企业的高效率、低成本运营。三是全球价值链中的龙头企业可以通过泛在连接的网络、实时采集的数据、智能化的决策系统及时掌握生产、物流、销售数据,加强对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工厂和供应商的控制。四是生产制造经验和知识的代码化、软件化,可以让制造企业掌握加工制造过程中不断更新的技术和知识,在出现自然灾害等冲击时,也可以根据需要扩大生产或恢复生产能力。

现实路径——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突飞猛进。我国数字基础设施覆盖广,数字经济产业增长速度快,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前列,这些都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面向未来,需加快形成融合制造环节优势与数字优势的制造业综合新优势。

一是破解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瓶颈。加大政府和企业对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领域先进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突破智能芯片、超精密加工、工业软件、3D打印等智能制造“硬科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前瞻布局先进制造技术、前沿数字技术,抢占先进制造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制高点。

二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工业生产过程、供应链运转、产品应用的需要,适度超前规划布局5G网络、物联网、千兆光纤网、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超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积极探索新型基础设施在制造业的应用场景。

三是鼓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开展“上云用数赋智”以及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数字技术、设备和系统,充分利用我国制造场景丰富的优势,开发智能场景,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和智慧生态,建设具有泛在连接、数据实时采集、智能分析和控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四是加强数据相关法律制定与国际合作。大力推进数据保护、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的制定,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加强数据治理规则的国际对接,为制造业价值链、供应链中各企业间数据的国内传输和跨境流动创造良好条件,积极破除数字化商品出口和服务型制造跨境贸易可能遭遇的各种壁垒。

五是加强数字素养教育。在中小学开设数字技术科普课程和数字技术应用课程;在大学理工科专业推广数字技术课程,培养既懂各产业领域专业知识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鼓励知名大学开发数字技术前沿领域的精品公开课程,创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李晓华)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资讯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站务与合作:info@deppre.com

广告与积分:2528074116@qq.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德普瑞工控工程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