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为争芯片首发及销量排名 国产手机内卷为虚名

来源/作者:互联网| 发布:智能装备网|发布时间:2021-12-06|阅读:259

图片来源于陆玖财经

图片来源于陆玖财经

2021年岁末,为了一个高通最新款的芯片,几个头部的国产手机企业又打起来了。

小米和联想旗下的moto冲在了最前头。先是雷军在高通技术峰会上表示,小米12将首发骁龙8Gen1处理器。之后,马上有人表示不服。联想中国区手机业务部总经理陈劲也在微博发文,似乎是隔空回应,表示“关于骁龙8的首发, 12月9日摩托罗拉不做PPT发布,12月15日真首销。”随后,OPPO、vivo、Realme、荣耀、iQOO、一加、魅族、中兴、努比亚、黑鲨等等厂商,都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在排座座,分得所谓“首发”的果果。

国产手机行业,真的已经内卷很久。明明知道大部分利润都被苹果拿走,在华为的高端机无法找到国产替代品之时,大家一方面还在连续推出所谓的高规格机型,另一方面还特别在意所谓的排名、首发等虚名。

国产手机业已经如PC,成为夕阳产业。

但是,越是日暮西山,就越内卷。国内手机市场又迎来了一波新机发布潮,综合来看,无论在硬件上堆料,在外观上强调颜值,在应用上靠拍照和视频抓住消费者需求,还是国产手机的难兄难弟们宣传新品的套路。一成不变。

与之相对应的是市场的疲软:硬件迭代疲软,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供应链上芯片被“卡脖子”,产品整体价格在走低,不禁让人有所担心:“手机将死”!

缺研发积累的米荣OV之类手机厂商,更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产能过剩,手机将死

热闹还是热闹。但是,往往是赔本赚吆喝。因为,不赚钱,产能过剩,只能赚辛苦和面子。

近期,国内手机市场又迎来了一波新机发布潮。其中比较受关注的当属12月1日发布的荣耀60系列手机。

第三季度,荣耀的手机销量已经成功冲入全球前五,本次新品发布还邀请了流量小生龚俊担任全球代言人。60系列除了配置流光四曲屏和高通骁龙778G+芯片外,还提供了号称当前最高像素的前置AI主摄和“隔空换镜”等功能。

在此之前的10月份,一加发布了旗舰机型9RT系列,搭载高通骁龙888处理器、120Hz的高刷三星定制屏;小米发布Redmi Note 11系列,主要提升屏幕、相机和快充功能。11月底,OPPO Reno7系列也如约上市,全球首发和索尼共同设计的IMX709超感光猫眼镜头。

综合来看,无论价位如何,在硬件上堆料,在外观上强调颜值,在应用上靠拍照和视频抓住消费者需求,还是国产手机们宣传新品的套路。

然而,新品们在“质感”上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市场的热烈响应。消费者小岳手里的某果X已经用了三年,仍没有换机的欲望:“现在(新机型)概念都包装得很好,但手里的也够用,再等等吧。”

据京东发布的双11手机单品销量榜单,今年2月发布的Redmi K40冲到榜首,iPhone13排名第二;Redmi9A、iPhone13和荣耀Play5T紧随其后。在前十名的手机型号当中,除了苹果系的两款定价还在4000元以上,Redmi K40的售价在2000元左右,其余机型均是千元机甚至百元机。

看来,又是那股熟悉的味道:消费者们更关注的是性价比,而这个信号往往意味着技术和性能已经到达了阶段性的瓶颈。

有意思的是,消费者们务实的选择,也让某些早已退出第一梯队的品牌,有了留下来竞争的勇气。9月底,乐视发布号称配件“全国产”的乐视手机 S1;12月初,“停更”多年的酷派集团发布新机COOL 20 Pro,搭载120Hz智能变速高刷。这两款冷门机型定价都在千元左右。

供应链端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被制造出来,除了手机厂商还有很多行业在抢芯片的货源。早在去年就有权威研究机构预测,2021年整个供应链芯片端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今年各手机厂商所发布的财报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缺芯的问题。

11月23日,发布了三季度财报,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3.9百万台,比去年同期的46.6百万台减少了5.8%,据称“主要是由于全球核心零部件(包括SoC(片上系统))供应短缺。” 

硬件迭代疲软,换机周期延长,芯片被“卡脖子”,产品整体价格在走低,不禁让人有所担心:“手机将死”!

香港股市于小米这家国产手机厂商的期待不高,尽管他的全球市场排名一直在上升。小米是国内手机销量进入全球前五的厂商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其股价自年初以来便进入下跌走势,三季报发布次日甚至创下6.96%的单日跌幅,以及19.02港元的年内最低价,几乎接近其三年多以前的发行价。这对于手机收入占了总营收60%以上的小米来说,不容乐观,也让整个国产手机界感受到一丝寒意。

造车是不是必选之路?

未来的互联网终端,是手机还是汽车?答案不清楚,但是,马斯克已经开始造手机,而小米和苹果却分别在悄悄进军智能汽车。

手机的硬件和销量都碰到了天花板,而新能源汽车,却将要到达市场爆发的临界点,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也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新能源家用汽车领域,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有几个天然契合的地方:一是都2C,用户群体可以重合;二是在营销上讲究科技感和潮流感,需求有周期性,既有的营销和管理经验可以移植;三是产品都带有“移动”属性,诸如充电和储能等方面的技术,以及部分供应链可以互用;四是汽车行业产值远高于手机行业,尤其近几年还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这也是2021年,突然成了头部手机厂商选择进入“造车元年”的重要原因。

早在年初,“OPPO造车”的传言便已经沸沸扬扬,而OPPO公开招聘相关汽车行业人才的信息,进一步强化了对OPPO造车的猜想,到了下半年,甚至引发了OV “教父”段永平已经回国主持联合造车的议论。虽然对于OV系联合造车一事,OV和“阿段”一再公开否认,但也表现出了业界对于手机厂商寻找新增长曲线的密切关注。

小米于今年3月宣布“造车”,11月27日,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报道,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其中,“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投资人包辉(化名)认为:“汽车电动化之后,造车的门槛确实降低了,但是要切整车领域难度还是很大的,切部分零配件或者影音系统可能更现实一些。具体到现在的厂商,假如华为和苹果说造车,我觉得不是说一定没戏,毕竟他们在这方面都有积累的,难点在于人。别的厂商就不好说了。”

苹果也在造车,而且已经试错7年之久。近日,有消息传出,苹果有可能在完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苹果的股价从11月中旬开始也在一路走高,甚至于最近创出了170.3美元的历史新高,重夺市值全球第一的宝座。

在国内,盯着造车的可不止手机厂商,诸如阿里、百度、360之类的互联网巨头也在纷纷宣布造车。此外,传统车企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也不慢。小可(化名)最近刚入手了某捷最新款的纯电跑,“电动车很好开,体验比原来的汽油车还要好”,在她眼里,传统名车的品牌影响力,还是要比“造车新势力”更强一些。华为也许不亲自下场,但是,他的汽车解决方案,已经与各大车商在广泛合作,力量也不容小觑。

前有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联手狙击,身旁有苹果等科技标杆虎视眈眈,身后还有互联网巨头们跨界竞争,小米、OPPO之类手机厂商的造车之路,看起来并没有那么乐观。

万物智联才是新王道?

与其他厂商相比,华为“造车”条件更好,但并不积极。5月24日,华为还特地发布《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声明》,声称:“至今为止,我们并未投资任何车企。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以后,凡是议论上说华为造车、或者参股汽车制造行业,均为谣言,勿轻信。” 

手机断臂求生,又不赶造车的潮流,华为意欲何为?作为业界领头羊,其一举一动依旧是大众密切关注的对象。

10月22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上,华为发布了最新的 HarmonyOS 3 开发者预览版、HMS Core 6 等,而这些开发技术、工具和平台都具有一个能力核心,就是让多个设备自由组合,在系统层融合成一个超级终端,从而“为消费者带来万物智联的新体验”。

据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介绍,近三年来华为在HarmonyOS、HMS等生态体系上的投入已经超过500多亿元人民币,有1.5亿用户升级了鸿蒙系统,是“史上发展最快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这一数字预计到年底可能会达到2亿。

由此可见,用更基础的系统实现万物互联,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也不失为除了在硬件上拼参数之外的,另一个星辰大海。

要做到万物智联,必然需要有物可联。华为在这方面也在布局。2019年华为即开始积极推进“智慧屏”,宣称要“让大屏设备成为家庭智慧助手、超大屏手机、Hilink生态管家和超级家庭影院。” 

11月17日,“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活新品发布会”召开,展示了华为手表、蓝牙耳机、VR眼镜和平板电脑等产品,涵盖了出行、办公、运动健康、影音娱乐和智能家居等场景。而华为消费者业务COO何刚在会上表示,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全球累计发货量超过8000万台,中国腕上可穿戴设备出货第一。

底层有系统,上层有硬件,覆盖范围广,华为布的这个局,很有想象空间。近期还传出消息:余承东在内部表示华为手机将在2023年“王者归来”。

造车起家的“钢铁侠”马斯克,也跑出来给手机行业做万物智联示范。11月上旬,有外媒传出据说是特斯拉Model π概念机的细节图,提供了2K分辨率和144Hz高刷新率等硬件高配。然而从网友们的反应来看,该手机诸如操控汽车,连接星链,太阳能充电、提供脑机接口和Marscoin采矿系统之类的功能,更为令人期待和耳目一新。

有投资人认为,这个所谓概念机的很多概念目前都很难落地。但是想象力也是生产力,而且马斯克的行动力常常出人意表,背后还有一系列产业链配套支撑,融资能力也很强,不排除真会在不久的将来,能给他在硅谷的前辈苹果,抄个后路。毕竟万物智联的商业模式,苹果才是真正的前辈和行家里手。

回到手机行业本身,经历了靠营销打天下,靠堆料做爆款,靠影音圈用户的几个发展阶段,目前老招用尽,开始进入到内卷时代,需要拼研发底蕴,拼产业链整合能力。

然而,在研发方面,目前国内出货量最大的米荣OV,并没有什么惊人表现。小米自2017年以来,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在总营收的2.75%-3.76%之间,今年前三個季度的累计研发支出同比增长51.4%,但也只占到总营收的3.83%。研发投入规模和成果转换都还在爬坡阶段。

与此相对应的,苹果自2017年以来的研发对营收占比在5%-7%之间,华为自2014年以来的研发占比甚至保持在14%以上。

倘若要拼万物智联的产品选择性,目前比较占优势的仍是小米。毕竟其小米生态链有足够多的智能硬件可以供更多消费者选择,另外,小米的生态平台上,也有了一些互联网增值服务的收入了。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文悦  来源/陆玖财经(ID:liujiucaijing69)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资讯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站务与合作:info@deppre.com

广告与积分:2528074116@qq.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德普瑞工控工程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