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疗迈向“智”疗,武汉市第一医院解码数字健康新质生产力!

来源/作者:科普大讲堂开讲| 发布:智能装备网|发布时间:2024-04-08|阅读:27

“我最近老是头疼”“您还有其他症状吗?”“多梦、乏力、盗汗”“请问您想为以下哪位患者咨询?”“建议您选择神经内科专家或睡眠障碍及神经心理团队。”

这是市民张女士与武汉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智能导诊机器人之间的对话。通过简单的几句描述,她顺利找到该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睡眠与神经心理专科主任梅俊华为其在线接诊。这得益于AI大语言模型的创新应用。

在2024年(第六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A4馆T9展位上,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凭借对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一系列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健康创新应用成为焦点之一。

武汉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运营部负责人杨路告诉记者,通过对海量历史预问诊数据进行模拟训练、优化,该院自主创新研发了基于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的AI导诊系统,以人机对话方式引导患者“对号入座”。系统上线一年来,已为2万多人次线上患者提供了导诊服务,准确率保持在85%左右,极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该应用成功入选“2023年度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实践典型案例”。

工作人员向观展者介绍该院互联网医院AI智能导诊系统

卒中,又称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人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时,每1分钟,大约有190多万个神经细胞死亡。卒中救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作为评价卒中中心救治效率的“金标准”,国家卫健委要求,患者从到达医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DNT)在60分钟以内,患者从到达医院至血管穿刺成功的时间(DPT)在90分钟以内。“作为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基地、武汉脑血管病诊疗中心,我们一直致力于优化急救流程。”武汉市第一医院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医疗组长王月古说。

“为进一步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记录并分析患者行动轨迹及节点时间数据成为关键。”该院信息中心工程师王雅楠介绍,该院创新采用了融合“GPS+iBeacon+AoA+惯性传感器”的物联网一体化定位技术,于2023年迭代升级了卒中急救患者管理系统,从患者进入急诊的第一时间起,便为其佩戴智能定位手环,从而实现院内救治实时轨迹和关键节点时间数据的采集,并通过追溯分析,将平均DNT、DPT在原有基础上又分别缩短了22分钟和38分钟,为卒中患者救治赢得了更多宝贵时间。

工作人员向观展者展示卒中急救患者定位手环

武汉市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巍表示,除了AI大语言模型和物联网定位等相关技术应用,该院还是全市首批检查报告和影像共享调阅试点单位之一,通过云存储、大数据,目前已在技术层面实现区域内医学影像数据的互通共享。

患者就医时,接诊医生可调阅患者近3个月做过的影像检查报告及图片,包括普放、CT、MR等,符合互认标准的项目无需重复拍片,既省去了保存和携带物理胶片的麻烦,又能节省就医时间,降低费用负担,可有效避免跨院就诊不必要的检查。

从互联网医院到AI智能导诊、AI辅助影像诊断,从特殊患者定位管理到医学影像云共享、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据悉,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近年来在“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上持续发力。该院相继通过了国家信息化电子病历系统功应用水平5级、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评测五级乙等和医院智慧服务三级评审,达到“553”水平,跻身全国智慧医院建设前列。

武汉市第一医院工会主席冯曾义说:“我们将持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把5G、AI、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更多地应用于数字健康实践,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着力实现医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益化的医疗服务。”

记者:谢青 通讯员:张梦石 严睿 摄影:代雨朦


标签: 人工智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积分充值:wei.z@wtmro.com

投诉建议:info@wtmro.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www.znz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