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立市系列(四):“犀利”广州 打造世界级轨道装备

来源/作者:互联网| 发布:智能装备网|发布时间:2022-04-22|阅读:110

车辆、供电、车站、电梯、零配件等成国内翘楚 相关联盟企业正加速走向全球

家住番禺祈福新村的小杰最近喜盈盈的,因为她可以在家门口搭乘新开通的广州地铁22号线方便地到达市区上班;不仅如此,科技感十足的“智慧车站”也让她印象深刻:支持语音交互的咨询屏、可通过人脸识别进出的闸机,特别是站台门上的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不同车厢的拥挤程度,引导乘客去往最适合的车厢。“下次有亲朋来广州,我一定要带他看看这么高大上的地铁线,相信他们一定会大开眼界,作为东道主我也觉得很自豪。”小杰说。

1997年6月28日,地铁1号线“小黄”来到广州人的身边,不知不觉间已经陪伴人们走过了25个年头,广州地铁城轨线路(地铁+有轨电车+AMP)也从1条增长到18条,运营总里程突破了600公里;不仅如此,广州地铁集团已成功中标南昌地铁3号线、重庆地铁4号线、长沙6号线等多个PPP项目,服务国内市场;而广州地铁集团运营更是首次走出国门,从设计、制造、建设到运营维护,于巴基斯坦首条地铁线“拉合尔橙线”成功输出中国品牌。“十四五”期间,广州市已公布新建轨道交通项目投资超过3000亿元,市轨道交通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契机。

一列整修一新的广州地铁1号线

在此过程中,广州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翘楚企业是如何形成合力,将我市轨交产业打造成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记者近日进行了深入调查。

广州70%地铁车辆“广州造”

从地铁新线规划建设到铁路建设投融资,从地铁线网到城际铁路、有轨电车全制式覆盖,广州轨道交通行业正从广州一地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国内主要城市乃至“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轨道交通行业涉及土建、铺轨、站台装修、车辆制造、电气工程等多个领域,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

从3号线开始,广州地铁的车辆逐渐实现“广州制造”。目前,广州70%的地铁车辆都出自广州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中车”),包括目前最“高大上”的广州地铁22号线。

广州地铁22号线车厢

4月8日,一列整修一新的广州地铁1号线“小黄”静静地停在广州中车位于番禺总部园区的“动调线”上。“除了新造,地铁车辆的日常维保和架大修也是我们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广州地铁1号线,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车辆的大修,让它的使用寿命再延长十年,大大节约了成本。”广州中车总经理戴兵刚抚摸着“小黄”的车身对记者介绍,“本次‘架大修’,内容包括电气系统全面升级改造,对车壳和构架等结构件进行大修。地铁1号线可是承载了很多广州人的回忆呢。”

22号线:

全隧道时速160公里 还会“智能健康管理”

2010年,广州地铁集团和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广州南车城市轨道装备有限公司,2016年更名为广州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成为带动全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火车头”;2013年12月11日,当年我国设计时速最快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首列广州地铁3号线国产化车辆车体制造就在广州中车完成;2015年实现广州地铁7号线本地化生产,广州地铁9号线、知识城线、14号线、8号线北延长线、海珠有轨电车、黄埔有轨电车,以及全球首款全隧道时速160公里的广州地铁22号线都在这里完成。

广州地铁21号线

“你坐过22号线吗?它真的宽敞又平稳,舒适感和我们熟悉的城际动车一样,时速可达160公里,载客量大,噪音和晃动感却很低,由于地铁运行的特性,它又可以实现快启快停,虽然它有司机,但实际上已具备了无人驾驶的能力,出库、运行、对标停车、开门、发车、折返换端、转线、洗车、广播等都可以在无人操控下自动进行,你把它称作一台‘有头脑’的托马斯火车也不为过。”戴兵刚自豪地介绍。

广州地铁22号线

而依托“智能健康管理系统”,22号线的地铁自动化集成度堪称全球最高,首次将列车的预测性维护、远程诊断监控维护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变为现实。“简单地说,以前我们的车辆需要按设定周期进行固定维护,叫做‘计划修’,现在相当于有了一个聪明的医生,实时告诉我车辆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的维修变成了‘状态修’,既及时排除了故障隐患,又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制造工序上千道 “数字化工厂”助力降本增效

广州中车园区占地面积为23.55万平方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修理、改造、组装、销售、租赁及配套零部件销售,有轨电车、轨道交通装备专业服务等都在这里完成,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累计完成新造车辆1810辆(313列)。“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十四五’期间,我们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都会比‘十三五’翻番。”戴兵刚笃定地说,“公司正在重新组建高水平研发中心,将吸引众多海归以及国内相关院校的高科技人才,助力公司向着‘车辆新造+维保+架大修’的多元业务模式转型,‘十四五’期间将逐步形成‘40%车辆新造+30%维保+30%架大修’的产业格局。”

记者在广州中车的生产车间里见到了正在大修中的地铁1号线车厢,还看到了正在建造中的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淡粉色的骨架让人难以想象它就是带着市民迅速穿梭的城轨车辆。广州中车的汪林2007年从武汉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就来到了这里,15年间已经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项目负责人。“你看到的这个骨架是不锈钢的,现在还看不出来它像城轨的样子,等外面蒙上车皮,再装配好零件,它就会愈发威风凛凛起来。”汪林对记者介绍。

广州中车生产车间

地铁车辆制造基地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什么都很长”:长长的动调线像是浓缩版的铁路线伸向远方,长长的无轨移车台负责把车辆运送到车间。记者见到,省内某地的地铁车辆也正在广州中车进行架大修,而车间里还有焊接机器手、升级底架运输车、气垫车、防冒进智能系统等近百台国内外先进设备。“你现在看到的只是车辆生产的一小部分,地铁车辆光设计就需要花费一年左右的时间,一辆地铁车辆的诞生要由车体焊接、涂装到车辆组装(布线、管路安装、车底设备安装、车顶设备安装、车门安装、内装安装),再到落车、静调、动调和验收等300多道工序才能交付出厂。加上各种焊接、电机、牵引系统从芯片设计到组装调试等子系统,有一千多道工序和一万多个零部件呢。” 戴兵刚介绍,广州中车正加快“数字化工厂”的建设,助力运营管理降本增效。

车辆、信号、供电、车站、电梯…… 产业链上“一个也不能少”

除了地铁车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还包括信号设备、供电设备、电梯设备和车站设备等。在“十三五”轨交建设中,在广州市发改委和广州地铁集团支持下,广州轨道交通行业已培育出 “设备+运维”专业总承包能力,如广州中车作为车辆制造牵头单位,铁科智控作为信号总承包企业,白云电器、广州工控、佳都科技等分别作为供电、电梯和车站设备总承包企业,协调匹配专业化、一体化、智能化的建设需求,为“十四五”系统总承包打下坚实基础。

“广州地铁18号线、22号线是世界上首次运行的高速地铁,最快速度可达到160公里/小时,与之匹配的供电系统也必须升级。”广州白云电器董事长胡德兆对记者介绍,“这两条地铁线路的供电系统都由白云电器全套提供。为了匹配160km/小时的高速地铁,两条地铁线路均使用了原用于高铁牵引的27.5千伏供电设备,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同时,为了保证列车运行顺畅,高速下供电平稳,本项目中还采用了同相供电装置和不断电过分相等设备。这一套体系设备不仅本身含有大量的创新技术,而且还由常规铁路设备地上的运行环境转为全线地下运行环境,需要适应全地下建筑、隧道等特殊环境,是行业首次。为此,我们给全套供电设备提供了健康管理系统,在供电设备全生命周期中实现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评估设备健康状况。不仅可以提前发现设备隐患,及时处理故障,还减轻了设备维护管理的工作量,另外还实施了设备防涝功能等创新点子,为设备安全运行,为地铁持续稳定运行提供强大和安稳的保障。”

广州地铁18号线番禺广场站

在白云电器占地约185亩的“数字化工厂”里,记者见到了已投入使用3年的“机器人宝宝”——AGV小车、RGV小车和“酷卡机器人”,地铁的动力来源“开关柜”就由它们联手协同打造:AGV小车负责运送原材料, RGV小车负责转运开关柜到不同的工序,钣金柔性生产线的酷卡机器人会将平直的板材折弯和焊接、打磨,即便在没有工人在的夜晚,酷卡机器人也可以不知疲倦地加班加点进行生产。胡德兆介绍,自2003年起,白云电器伴随广州地铁建设一起成长,已位列轨道交通供电国产品牌前列。

酷卡机器人正在作业

而街坊们在广州地铁18号线、22号线首通段见到的全新“智慧车站”,则出自广州佳都科技集团。站厅里的智能咨询大屏支持通过语音来提问和购票,大大方便了老年人群体。这里还有全国首个无人值守的智能客服中心,乘客可以方便地进行人脸注册、开具电子发票等,如果不明白也可以与客服人员远程音视频。市民进行人脸注册后,不到2秒就能“刷脸”过闸机了。此外,市民之所以能在22号线的站台对列车车厢的拥挤程度一目了然,就是依赖“站台门智能信息屏”。“地铁智慧大脑”利用车辆载重信息分析车厢内的客流拥挤程度,并在下一站的站台门显示屏上利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显示,引导乘客去往人较少的车厢位置候车。

智能咨询终端

佳都科技集团助理总裁兼综合管理办公室总经理王媛对记者介绍,新一代的综合监控系统还可以通过全息智能感知,实时对异常行为、安全隐患、治安事件、环境灾害等车站全貌进行监控和预警。“未来,佳都科技将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激发轨道交通产业链活力,为广州轨道交通战略模式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抱团“走出去”增添新动能

“区域销售扩展成为广州轨道交通企业业务增长的新动力,广州中车跟广州地铁集团一起走出去,承接的项目也已有成功案例,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戴兵刚介绍,如今已投入运行的云南丽江有轨电车、昆明长水机场有轨电车、即将投入运行的长沙地铁6号线,以及2020年10月巴基斯坦开通的“拉合尔橙线”地铁车辆都是由广州中车负责制造、广州地铁集团负责运营,部分项目还是PPP(公私合营)模式。

据介绍,“拉合尔橙线”是“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巴经济走廊首个轨道交通项目,从设计、制造、建设到运营维护,“中国解决方案”实现了首次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的完整输出。通过广州中车合作平台,广州国联通信近几年为出口到马来西亚、土耳其和巴基斯坦等项目提供了PIS(乘客信息)系统,包括刚刚交付的马来西亚ETS2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76地铁项目;为巴基斯坦拉合尔地铁提供空调系统的则是广州鼎汉。

在供电系统方面,自2003年起,白云电器先后参与了广州、北京、深圳、天津、昆明、大连、长沙、南宁、合肥、长春、东莞、佛山、宁波、贵阳、重庆、乌鲁木齐等33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为国内轨道交通供电新时代的到来做出重要贡献。

在车站设备方面,轨道交通智能化业务正在从大湾区走向全国。据介绍,除广州以外,佳都科技的业务已覆盖佛山、成都、长沙、武汉、青岛、天津、宁波、厦门等 32 座城市,2021年,广州、中南、西部区域新签订单和取得收入均达到10亿元级别,成都、长沙、武汉等地正在成为其智能化业务的“新根据地”。

培育带动本地企业 助推“轨道上的大湾区”

在“走出去”的同时,广州轨道交通企业正在构建开放共享的协同创新体系,引进行业领先优秀企业落地广州,培育带动本地企业成长发展,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为实现“轨道上的大湾区”提供本地力量。

“2022年广州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这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戴兵刚深有感触地说,“比如,地铁车辆制造涉及上游产业,如PIS系统、空调、牵引、制动、信号、照明、内装、车门、车钩、贯通道等都是我们的供应商,实际上最近三年以来,在广州轨交产业联盟的统一领导下,广州中车作为车辆系统本地化牵头单位,积极协助产业联盟引入行业内知名轨交配套供应商,已发展车辆联盟企业超过40家,如时代电气、康尼、国祥、虎伯拉、华启等一大批牵引系统、车门系统、空调系统、贯通道、PIS系统等部件供应商在广州投资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有力拉动税收和本地就业。”

在“火车头”的引导下,各制造企业本地设计研发体系也逐步建立,越来越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从而提升本地设计、创新能力,广州市轨道交通车辆系统的本地化品牌逐步打造起来。

记者了解到,于2021年4月联合组建的“大湾区轨交产投集团”也正为做大做强广州轨道交通全产业链赋能。作为广州轨道交通机电系统分链主企业,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将聚焦国内外优质的轨道交通项目,提供智慧城轨、智慧机电的整体解决方案,投资孵化更多“智慧+”轨道交通企业。

专家:

推进轨交基础设施和装备运维智能化

广东工业大学道桥与交通运输系副教授邹超和张徐博士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谈到,近年来,广州地铁运营总里程居世界前列,轨道交通网络整体规模和投资逐步扩大,在装备制造、系统集成等专业技术领域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掌握的核心技术可实现智能化运营、智慧客流预测与分析等,在国内外都处于先进水平。

关于广州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两位专家建议:首先,减少换乘次数,缩短乘客乘车时间,提高运输服务质量。“现今大型换乘枢纽往往客流量很大,高度集聚的客流对运营组织和安全不够友好,比如体育西路站就是一个两线节点,高峰客流量居全国第一。所以在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应多考虑相对分散、均衡布局的多线换乘枢纽。借鉴利用轻轨、有轨电车补充和衔接地铁系统的经验,完善轨道交通互联互通。” 张徐说。

其次,进一步开展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TOD)在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和车辆基地的推广与应用,完善“轨道+社区+产业”的发展布局。“这一模式可让周边物业充分享受轨道交通红利,进一步缩短城市轨道交通走廊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实现‘一地两用’,带动物业增值,同时也可为地铁建设募集资金,实现共赢。” 邹超说。

标签: 智能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积分充值:wei.z@wtmro.com

投诉建议:info@wtmro.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www.znz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