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交通市场发展的七个灵魂拷问

来源/作者:智能装备网| 发布:ZNZBW.cn|发布时间:2022-03-02|阅读:559
【智能装备网讯】

前几日,一位安防领域知名公司的CEO给我发微信,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智能交通业内的企业,都活得非常狼狈,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大企业想要挤进来?”

于是,我突然发现很多看上去很简单的问题,更大众化的问题,回答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很多问题的回答会直击行业发展要害,简直可以称为灵魂拷问。

今天汇集了一些直击“灵魂”的问题,尝试回答。

Q : 智能交通业内的企业,都活得非常狼狈,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大企业想要挤进来?

第一,互联网公司有云,自动驾驶这些支撑,他们是能做出利润来的;第二原因是这个行业门槛比较低,而产品高度的标准化,比较容易建设;第三个是轮回的上演,大企业拿到大项目,回款不好,利润空间有限,干一年两年就退出这行业了,这个也比较多; 第四,目前行业增长的进入者,其实大企业并不多,地方的比较小的企业比较多,他们并不把交通当做主业,另外,还有运营商数量增长也比较多。

以上是当天在微信上的回复,还需要补充强调的是,智能交通业内企业并不是都活得很“狼狈”。

目前经济环境下,经营上受到影响最大的几类企业主要是城市智能交通领域(依赖财政投资建设)的企业:

缺乏硬件产品,缺乏市场核心、差异化技术能力的企业,缺乏技术和研发投入的企业;

具有多城市、区域经营能力的企业,销售网络越广受到影响越大;

市场好的时候看不出企业经营水平,逆境环境来临,缺乏研发和技术投入的企业将开始裸奔,同时对企业管理水平要求更高。

Q : 为什么投了那么多智能交通建设资金,城市仍然十分拥堵?

城市拥堵成因是复杂的,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单就智能交通投资建设而言:

从投资构成来看,重硬轻软、重建设轻服务、重建设轻服务的状况虽有明显改善,但投资重点仍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更多投资用在了功能性实现的内外场硬件设备上,用在了具有抓拍功能的电子警察、卡口设备上,大量的交通感知设备上。

投入巨资建设道路交通感知系统却没有稳定的系统运维资金,设备在线率普遍极其低下;在稳定的交通数据支撑环境中,路口/道路控制策略的制定,区域交通宏观状况的研判等专业技术才可能有用武之地,才有条件去谈加强相关算法的研究;对交通缓堵有明显改善作用的交通组织、渠化等交通工程基础工作,交通综合治理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跨部门协调困难重重;交通信号优化服务被当作建设设备采购的附加服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Q : 当前市场环境下,智能交通最需要优先发展的三项工作是什么?

第一,培养与提升更多从业者的从业素质、执业信仰;

第二,建立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建设、评估的全周期管理体系;

第三,多一些客观表扬,少一些埋怨批评。

最后一项工作再补充解释一下。

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智能交通市场投资也处于狂奔状态。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很多弊端、问题。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投资决策者和基层工作者、行业专家、行业企业等市场参与者之间,对构成智能交通的各项设备与系统的价值和效果,对其认知水平并不平衡,导致了投资资金使用效率、效果有时并不令人满意。

我们应多支持那些富有经验的基层工作者,保护他们的话语权。

比如,一个智能交通项目5000万,其中有2000万做交通工程基础工作,由IT变为交通工程+IT,这可能是懂行的一线工作者的积极争取,从实效上来讲这就会取得相对更好的缓堵效果。作为媒体就可以考虑多报道,作为行业就考虑多鼓励。

如果只是盯着3000万其中不合理的投资部分批评,既忽略了交通工程基础投资的价值,也打击了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

给他们一个证明给决策者这件事有价值的理由,才可能在后续的投资中不断扭转重硬轻软、重建设轻服务等相关问题局面。

Q : 众多行业人、一线工作者都看到了城市智能交通建设中缺乏基础工作、缺乏交通组织、优化等问题的顽疾,为什么就改不了?

领导意识问题,不重视,认为智能交通软硬件建设还有点技术含量,交通组织就是个辅警、画线队的工作而已;

专家水平不足,缺乏足够多的真正懂行、有实战经验的专家;

钱太少,认为做交通组织优化不需要花多少钱,而现实交通组织优化等这些工作涉及从交通流调查、到做方案分析、到仿真对比到图形制作等众多环节。

Q : 近几年,智能交通行业取得了哪些令人信服的成绩?

更丰富的出行信息服务;更便捷的车辆管理服务;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与取消省界收费站带来的便利和高效;执法设备建设背景下交通安全性的提升与交通文明环境的改善。

Q : 互联网等科技巨头能不能持续在智能交通领域发展?

百度、阿里云、腾讯、滴滴、华为都在参与智能交通的建设,这几年关于他们能不能持续的在这个市场经营下去的问题,被反复提出来讨论。

我的观点是看三个问题:主打卖什么、市场是否是刚需、是否盈利。

主打卖什么。要搞清楚这些巨头们在交通领域主要靠卖什么盈利。算力?存储?摄像头?解决方案?还是其他的什么。

市场是否是刚需。要搞清楚这些在产品和解决方案是否是行业刚需,是否是高频应用场景,解决了多少存量问题,满足了多少增量需求,判断市场投资前景。

是否盈利。千万不要相信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股市讲故事变现,连续几年不盈利的业务终将会被弱化,他们只是在资金使用的抗压性上比传统智能交通企业更强一些而已。

Q : 为什么行业最牛的智能交通专业公司,做的项目也不咋地?

经常会被问到智能交通市场这么多企业,看好哪家企业的发展;也经常会在谈论某家企业年度业绩又进一步,进入行业多少名时,有人立即回应,他们在某某城市的项目用户口碑非常差,另外一家谁谁公司去接盘了;甚至会看到某个公司在某个城市接到了过亿的超大型项目,项目建设完成后,就会有亲近项目的人评论,项目做的如何差。奇怪的是,这家公司还会继续承接后面的二期、三期建设。

三个观点。

专业人做专业事,一个通用技术领域、或者非交通专业领域的牛企,在交通领域如果没有几年的沉淀,也一定不会做出高质量的项目。非常普遍的现象,非常简单的道理,但就会有人掩耳盗铃,揣着明白装糊涂,中国最牛的科技公司都做不了的事,那这个事就是无解了,最佳答案了。

对于专业的大型智能交通公司,往往是多区域性经营,项目多,但公司核心技术、管理资源相对有限,这就导致不同项目会产生差别对待,对项目的重视程度导致项目质量的差异。公司生存要考虑成本和收益,考虑利润,因此,再好的公司也会有负面的评价,会有管理和主管人为带来的缺陷。

5.jpg

(采编:www.znzbw.cn)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资讯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积分充值:wei.z@wtmro.com

投诉建议:info@wtmro.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www.znz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