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三国杀”6G专利战已近白热化 中国占四成

来源/作者:互联网| 发布:智能装备网|发布时间:2021-12-01|阅读:104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谭伦 北京报道

全球5G商用尚在推进之际,6G部署的角力却已开始。

专利是各国比拼的第一站。《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9月一项由日本专利调查机构发起的统计显示,在包含通信技术、基站技术、人工智能等9个与6G相关领域的2万件专利中,中国企业的专利数占到40.3%,位居次席的美国企业为35.2%,第三位的日本企业为9.9%,欧洲为8.9%,韩国为4.2%。

技术专利常被认为是每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压舱石”。拥有越多的专利,在6G标准的制定中将占据越多优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在今年9月的一次公司座谈会上表示,研究6G是未雨绸缪,抢占专利阵地,不要等到有一天6G真正有用的时候,因没有专利而受制于人。

这一认知,也令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6G专利方面领跑。记者注意到,中国此前在全球5G专利中的占比约为35%,而此次突破40%,相当于美日份额之和,尤其在基站、人造卫星等基础设施领域的专利数量,中国优势更为明显。

“抢占专利时间窗口非常重要,对6G标准的专利布局,最好要抢在标准形成前。”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雷向记者表示,在此背景下,各国加大在6G技术专利领域的投入会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美、日在6G专利领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者的关系也在变得微妙。公开信息显示,美国正在加强与日本的技术联盟,以应对中国在6G领域的强势。这也预示着一场全球范围内的6G角逐大戏,已经拉开帷幕。

专利领跑背后的忧虑

专利数量在6G竞争中有着何等重要性?“我觉得这就相当于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王雷表示,数量首先是必要的,没有足够的专利数量,尤其是标准必要专利,撑不起6G技术的领先,但要真正比拼6G的综合实力,还得看后续产业和市场的发展情况。

据王雷介绍,所谓“标准必要专利”(Essential Standard Patent,简称ESP),是指包含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且在实施标准时必须使用的专利。当标准化组织在制定标准时,部分或全部标准草案由于技术上或者商业上没有其他可替代方案,无可避免要涉及到专利或专利申请。当这样的标准草案成为正式标准后,实施该标准时必然用到这些专利。

“一旦拥有了标准必要专利,可以禁售竞争对手的产品,要求停止使用侵犯专利权的产品。这相当于控制了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和收费站,形成对于产业的巨大控制力,在产业竞争中势必处于重要的优势地位。”王雷表示。

更为重要的是,王雷认为,标准必要专利的费用也已成为决定后续6G市场竞争的一项重要指标。公开信息显示,高通2020财年中专利收入约为50.28亿美元,爱立信2020年财年专利收入约为12亿美元,而华为2019~2021年三年的专利收入在12亿~13亿美元。

“目前讨论5G产业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产业回报,而这种巨额专利费,显然就是衡量整个产业的投入能否获得更多收益的一项能力。”王雷表示,从这一层面看,中国应该加紧布局6G专利,在前期抢占优势。

记者注意到,在5G标准必要专利的份额方面,中国5G的份额为35%,美国仅为15%。而到了6G领域,美国借助在软件应用领域的优势,将标准必要专利份额提高了20%,而日本在5G和6G领域均在10%左右。

虽然中国在专利竞争中领跑,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6G通信技术专利发展状况报告》指出,在我国6G技术专利申请,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占据中国6G关键技术专利申请前十,而没有一家企业。与此对照,欧美的6G专利权则基本由企业主导并掌握。

更为严峻的是,王雷指出,与美国40%的大学专利转化率相比,中国高校的专利转化率普遍低于10%。如何减小这一差距,推动专利转化,应是我国6G产业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之一。

6G“三国杀”

对于通信网络的演进升级,业界一直有着“商用一代,研发一代”的共识。在5G商用步入正轨后,投入6G的研究也成为全球产业的新目标。

2020年2月,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启动6G研发,宣告国际标准组织层面首次为6G进行顶层设计。这也迅速拉响了全球各国在6G研发方面的号角,但在对6G的发展着力点方面,以中、美、日为首的三大阵营展现了不同的方向。

“我国产业界对于6G的认知,还是一个在5G基础上平滑演进的网络。”曾在3GPP参与全球5G标准制定的国内专家李枫告诉记者,整体而言,便是6G会在传输带宽、时延特性上有着比5G更高的表现,从而为自动驾驶、VR、AR更多应用场景提供网络基础。

今年6月,我国IMT-2030(6G)推进组正式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其中提出,6G将在5G基础上,从服务于人、人与物,进一步拓展到支撑智能体的高效互联,将实现由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跃迁,成为联接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的纽带,持续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对于与5G网络的最大不同点,李枫表示,目前我国产业界对6G的共识将是在5G网络基础上,加入卫星网络与地面太赫兹基站技术。“未来的6G网络仍将以地面蜂窝网络为基础,卫星、无人机、空中平台等多种非地面通信则实现网络覆盖的补充,这也是我国目前在6G上努力的重点方向。”李枫表示。

记者注意到,11月6日,我国首颗6G试验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搭载长征六号遥三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成为太赫兹通信在空间应用场景下的全球首次技术验证。

与此对比,美国的6G研发则落在了半导体与互联网巨头身上。相关专利调查也显示,在天线控制等无线技术领域,高通掌握了全球高达23%的专利。同时,谷歌和苹果组成了“Next G Alliance”联盟,主导6G开发,而研发重点将会是软件应用层面。

日本则更是将目光投向了“新技术”。除了成立“超越5G推广联盟”外,日本通信巨头NTT首次提出在半导体上不采用电子,而改为光传输的新型通信技术,这一方案获得了英特尔、索尼等巨头的支持。

对于三种路径,李枫告诉记者,这是三国在技术领域优势的不同导致的。“中国5G网络建设的完备程度最为领先,在5G现网基础上进行升级是最合理的,美国则在软件创新领域实力最强,而日本则一直热衷独辟蹊径,以新技术实现‘反超’。”李枫指出。

虽然中美日目前在追求6G之路上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但李枫认为“殊途同归”,6G最终指向的目标将是更加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而这与5G出现前全球竞争的态势是大体相符的,对此不必太过担忧。

(注:应被采访对象要求,李枫为化名)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资讯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积分充值:wei.z@wtmro.com

投诉建议:info@wtmro.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www.znz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