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和碳达峰的行业市场分析

来源/作者:互联网| 发布:智能装备网|发布时间:2021-11-22|阅读:144

中国的碳排放接近全球总量的3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排放占37%,钢铁行业占15%,水泥占13.5%,石化化工占12.6%。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碳排放接近全球总量的30%左右。当前,全世界约有50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其排放总量占到了全球排放的36%左右。其中,欧盟基本上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碳达峰,其峰值为45亿吨;美国碳达峰时间为2007年,峰值为59亿吨。据估计,我国实现碳达峰的预测峰值约为106亿吨。从实现减碳目标的时限来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已实现碳达峰,这些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40年至50年的时间,但中国要完成这一任务时间仅有30年左右。


全球各国家碳排放量排名及占比



我国碳排放量结构



当前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工业部门和电力部门,七大行业占全国碳排放的90%。其中,电力行业占37%,钢铁占15%,水泥占13.5%,石化化工占12.6%。


电力行业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占比达37%。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20.0亿千瓦,其中火电12.3亿千瓦。当前我国运行年龄为20年以下的年轻煤电机组占比高达85%,而美国、欧盟只有10%、2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煤电与发达国家在低碳转型中面临着巨大差异,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能源行业作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行业,发展清洁能源是重要路径,其中,传统电力转型清洁电力是重中之重。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9.34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的24.4%。清洁能源对我国减污降碳贡献不断增大。仅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就达到6.8亿吨标煤,相当于替代了10亿吨煤炭,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7.9亿吨、86.4万吨和79.8万吨。


钢铁行业


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10.53亿吨,同比增长5.2%,占全球粗钢产量一半以上。而降低粗钢产量是最简单直接的减碳手段。今年一季度全国粗钢产量2.71亿吨,同比增长15.6%,从全年来看,完成工信部提出的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的目标有巨大压力。


从冶炼生产方式看,国内钢铁冶炼以长流程占主导,能源以煤为主,短流程炼钢仅占10%,而美国短流程炼钢比例能达到70%,这导致我国吨钢碳排放处于较高水平。当前长流程炼钢的技术已经接近热力学极限,其碳排放已经接近技术最小值。因此,如果不调整长短流程炼钢的比例,或者没有颠覆性技术出现,就很难大幅降低碳排放。


水泥行业


水泥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3.5%,主要源于燃料燃烧排放和生产过程排放。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60%至70%左右。水泥行业碳排放与熟料产量密切相关。随着水泥熟料产量增加,我国水泥行业2009年至2020年,碳排放从9.71亿吨逐步达到13.75亿吨。


5月26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提升水泥产品质量规范水泥市场秩序的意见》,其中提出,持续推进水泥行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实施创新发展,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水泥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推进污染物减排,实现碳排放与污染物协同控制,确保2030年前水泥行业碳排放实现达峰。


石油化工


2020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碳排放占排放总量的9.7%。我国石化行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态势,2019年炼油、乙烯能力分别达到8.6亿吨/年、2865万吨/年,较2014年分别增加1.5亿吨、800万吨,预计2025年炼油、乙烯能力将分别超过10.2亿吨/年、5000万吨/年。石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导致CO2排放量的持续增加。


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目标,按照届时能源消费总量59.8亿吨计算,我国石油消费量为7.12亿吨,天然气消费量为6402亿m3,分别较2019年的6.60亿吨和3048亿m3增长7.9%、110%。以2019年国内原油产量1.91亿吨、天然气1736.2亿m3来看,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将持续增加,特别是天然气,安全稳定的油气供应面临巨大挑战。


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以届时能源消费总量50亿吨计算,我国石油消费量为1.4亿t,天然气消费量为2059亿m3,非化石能源为43亿吨。2030-2060年30年间,油气消费大幅下降,主要生产企业必须完成以油气为主导向非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转型。


在未来40年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对于中国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在逐步完成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零碳和负碳技术排放行业将迎来比较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行业:



清洁能源:光伏、风电、储能、生物质能、新能源车(环卫装备)、智能电网等;


新能源上游原材料:铜、新能源金属(锂、镍、钴)等;


碳中和目标推动技术改造:煤及煤化工、硅、钢铁、水泥等;


节能环保需求:环境监测、新能源环卫装备、可降解塑料、节能系统、绿色建材等。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资讯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积分充值:wei.z@wtmro.com

投诉建议:info@wtmro.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www.znz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