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体临床试验?

来源/作者:人工智能实验室| 发布:智能装备网|发布时间:2021-11-08|阅读:248

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在新药研发领域广受关注,“虚拟临床试验”等概念也层出不穷。11月2日,世界顶尖科学家新药研发论坛上,全球顶尖科学家共话制药新篇。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亚利耶瓦谢尔聚焦于计算机技术在新冠疫情以及制药行业的关键作用:“如今我们所拥有的巨大算力,能够解决很多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

以新冠病毒为例,瓦谢尔及其研究团队在去年六月份就通过计算研究方法预测病毒突变的可能性,并在真正出现突变之前就展开了相关研究。而对于药物研发而言,计算机同样可以用于药物的结合亲和力计算。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秘书长、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高级科学家杨展涛提到了人工智能应用于新药研发。不管是生物研究,还是药学发现等等,不仅仅是涉及数字,而是涉及真正的疗效、功能、效果,以及药物对患者是否有害。

“人工智能现在非常的热,特别是在近三年是一个大火的领域。”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华良看来,人工智能只是一个新技术,我们还是要非常的谨慎地去使用。

“人工智能只不过是一种先进的技术,能够去缩短药物开发的时间,或者能够帮助临床实验收集临床数据建立模型,然后去预测药物到底是不是能够成功,可能在5年之内我们能够做到。”与此同时,蒋华良也表示,在实际的临床实验中其实还是一个问题,因为临床实验是要在人体当中进行的,而不是人工智能能完成。

“临床试验要在人体中进行,而不是人工智能。”蒋华良院士与诺华全球药品开发部(中国)负责人王兴利同时强调了人之于临床试验中的主体性地位。尽管数年前就在IBM实验室见到过机器学习在临床研究的前沿应用,王兴利依然表示,人工智能是没有办法代替真正的人体临床试验的。

一个药物不会适用于所有的患者,那么如何能够让患者获益?几百万个化合物中可能一万个能够成为最后的药物,但是它的受体可能只是适用于很小的一个人口范围。

“在临床试验的过程当中,由于样本量比较小,药物在其他大量的患者身上到底怎么样的,我们需要通过人工智能去测算。我们如何能够去修改我们在临床试验当中的招募受体规则?人工智能可以在这一点帮助我们,这样能够提升药物的特异性,能够缩短药物的开发周期。”王兴利说。(侯树文 记者 王 春)

来源:科技日报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注明转载自互联网及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该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资讯内容涉及贵公司版权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十五天内联系本网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资讯

周一至周五 AM9:00 - PM18:00

积分充值:wei.z@wtmro.com

投诉建议:info@wtmro.com

扫码关注或加入QQ群(577347244)

Copyright ©2024 www.znz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智能装备网 - 领先的智能装备采购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轻松做成生意!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55877号-8